擷芳殿就在東華門不遠、三座門以北,遠遠就能瞧見一片綠色琉璃瓦蓋的院落。康熙年間的阿哥所早期大多住乾東乾西五所,但后來阿哥們一個接一個地出生,實在太多,康熙便下旨宮中10歲以上的小阿哥移居南三所。
這說的南三所,實際上,便是擷芳殿,擷芳殿并非只是一處宮殿,而是南三所一組宮殿院落里中當中的那座宮殿,只是因為前明時期門殿上題刻“擷芳殿”三字,宮人們又管南三所叫擷芳殿,仍舊沿用了下來。
因此與前頭那些哥哥們不同,序齒靠后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阿哥都住過南三所。但如今南三所里只住著還未出宮建府的十七阿哥,阿哥們搬出宮后,其他閑置的宮殿院落甚至在康熙四十三年上下拆了一些物品運到暢春園西花園了,程婉蘊還記得,是康熙嫌內務府預備出來修建西花園的梁木年份太新了,不夠好,干脆將擷芳殿上好的梁木拆下來按在了太子爺居住的討源書屋上。
后來有兩年,公主們也到擷芳殿讀書,但自打八公主撫蒙后,宮里只剩九公主和十公主了,兩位公主的婚事只怕也在這一兩年間,這書念得也沒多大意思,后來這個不去了,那個告了假,這兒漸漸也沒了公主格格們每日抱著書與繡棚的倩影。
弘暄和弘晳若是搬過來,住得是綽綽有余的。
早在為他們選福晉的時候,程婉蘊就在想這件事了,別的阿哥成婚了可以搬出去在宮外建大宅子住,唯獨東宮的孩子是沒有出宮建府一說的,毓慶宮就那么大,被齋宮與奉先殿擠得扁扁長長的,真理論起來只怕還沒擷芳殿大呢。
不過毓慶宮與擷芳殿十分相近,從毓慶宮走南邊的宮門,再往左拐過南群房和箭亭也就到了。南群房是東宮親衛宿衛值房,箭亭是太子爺和膝下阿哥格格騎馬射箭的地方,還養著太子爺的獵犬和愛馬,專門停著毓慶宮專用的車與肩輿。
大御茶膳房也緊挨著南三所,要什么吃的喝的都方便,弘暄和弘晳搬過去以后倒也便利,雖說毓慶宮小,但這一片合起來都能算得上東宮專屬的生活區了。
等十七阿哥成婚,只怕也要搬出去了,內務府都已經在選十七阿哥府的位置了,南三所就更寬敞自在了。康熙膝下前頭十個阿哥沒生在好時候,大多成婚了也得窩在乾東乾西五所,一家子擠擠挨挨的,因為那會兒康熙手里拮據,哪怕貴為皇帝,用錢的地方卻多,也沒有這么多銀子給兒子蓋房子呢
等到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阿哥,康熙仗打完了,這海貿也已經開起來了,他們這些小的都是大婚成親前就已經搬出去了,福晉們也都是一進門就住的大房子,前頭的嫂嫂如三福晉,過年過節都羨慕地打趣“你們這是趕上好時候了。”
程婉蘊都還記得當初四爺住阿哥所的時候,還被直郡王算計要挪換院子呢,也是擠得受不了了,才動了這種心思。
所以遇到兒子成親,她可不想受擠,也不想跟兩個兒媳婦住,因此早早就跟太子爺說了“二爺,您可得好好打算,趁早把這倆賠錢兒子趕出去”
胤礽哭笑不得“有你這樣當額娘的么”宮里的娘娘都不舍得膝下的阿哥搬去阿哥所,哪個小阿哥搬出去自家母妃不是哭濕了帕子和枕巾的,說不定還會連著幾日睡不著呢。阿婉倒好,恨不得提前把人踹出去。
程婉蘊擺擺手道“二爺,說起來這日子還是當初好,生了這幾個猴,我是魚也死了,花也蔫了,墻泥上也全是甩的墨點子,您瞧我這院子里多久沒栽新花了還不是一挪進來就被這些搗蛋鬼嚯嚯了也就那些飽經風霜的老花還能扛得住。”說了又嘆氣,“可惜弘晉和佛爾果春還小,不然咱們也能享享清福了。”
這再乖的孩子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尤其孩子都是窩里橫的,在外頭乖巧懂事,回來就拆家。程婉蘊悠悠地靠在太子爺肩頭嘆氣,她心里琢磨著,也不知倆兒媳婦進門以后,她能不能找個借口把弘晉和佛爾果春也丟過去給她們倆照看,不如就說叫她們提前練練手,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不會手忙腳亂嘛。
可行還很省銀子以后弘暄和弘晳成婚后宮中就會單獨給他們倆開分例了,程婉蘊已經開始期待兒媳婦進門后的悠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