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秋還記得第一次見到紀惜時的那天。
那天是工作日,醫院里人很多,吃完中飯后,午后的困倦席卷而來,廊上來就診的病患都顯得懨懨的。
簡秋步履匆匆,他今天來拜訪一位醫生。不過這位準大學生在路上遇到了扶著母親的紀惜時。
相比起周圍的成年人,紀惜時小小的身形顯得有些孱弱,她扶著紀瀾,被母親的重量壓著險些摔倒。
不過神經科常常會見到這一幕,出于善心,簡秋幫紀惜時扶著媽媽進了急診室,輕聲安慰了幾句看上去有些失魂落魄的少女。
直到安頓好她,教她掛號找到醫生,簡秋才去找人。
好在時間來得及,醫生和他聊的很愉快。
后來幾次拜訪,簡秋偶爾會和紀惜時碰上面,與第一次的慌亂有些不同,他看見她熟練地掛號付錢,帶著媽媽去看病,自己去取藥
簡秋實在是有點沒辦法忽略,他在某次拜訪的時候不知為何問了一句,醫生搖了搖頭“她媽媽是罕見病,國內的病歷不超過十位數那孩子辛苦了。”
說是這么說,從事醫生這一行業見過了太多類似的場面,只是感慨一聲少女的不幸,最后也沒說什么。
越遇見,越關注。
雖然這么說有些大眾化,但簡秋確實是個善良的人,他想著再觀察一下,如果可以的話,能夠給她些許幫助。
后來簡秋從很多地方了解到了有關于紀惜時的事情,決定盡綿薄之力幫助她。
她的同學認真道紀惜時嗎”
“她人很好的,要不是家里出了事,大概輕輕松松就能保送一中吧。”
一開始只是用生活費和獎學金資助她,后來父母得知了這件事,他們很贊成簡秋的行為,也認為紀惜時這樣優秀的孩子有必要完成學業。
有段時間,紀惜時一個人掰成了三個用。簡秋也拾起了初高中的知識,偶爾能夠幫她講講落下的課程。
那段最困難的時光過去,現在,她身邊有了很多朋友。
簡秋對紀惜時的情緒很復雜,摻雜著哥哥看妹妹成長的欣慰,還有些自己需要壓制的情感。
他們差了五歲。
加上第一次見面時,紀惜時還未成年,有些話相比起她的同齡人更難表述。
母親拍了拍簡秋的肩膀。
“在想什么”她的語氣溫和,“惜時說快到門口了,去接她們吧。”
有了之前調酒的接觸,溫黛和簡秋的關系也還不錯,后者性格溫和沒什么攻擊性,再加上一直以來都在幫助她總而言之,是為數不多溫黛不會覺得不順眼的異性。
簡秋去樓下接到了紀惜時。
少女拎著大包小包,身邊跟著她在學校里最要好的朋友溫黛,兩個女孩子禮貌地向大人打了招呼后走進房間,簡秋彎腰拿了紀惜時的拖鞋和一雙新的鞋放在門口的位置,順手拎過了兩人的伴手禮。
晚
飯吃的非常愉快。
紀惜時和家里人本來就熟悉,她表達了媽媽今天還有檢查,所以不能來的遺憾,然后遞給簡秋的父母這次買的禮物。
是用獎學金買的。
在兩位醫生眼中,禮物算不上昂貴,但她有這個心意,兩人都非常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