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姚穿到身上,有點肥,但是長度還可以,剛剛過小腿肚的位置,就像是以前穿的那種長款羽絨服似的。
不過軍大衣是棉衣,相對輕薄的羽絨服,更加厚重。
蘇姚穿上一會就趕緊脫下來,沉是一方面,主要是熱。
這玩意是冬天的時候裹在外面的,家里燒的暖暖和和,穿著這玩意很快就起了一層汗。
不過冬天也不能只靠著一件軍大衣過冬,還得準備其他保暖的衣服。
蘇姚買了些棉花,又買了點棉布,去附近的村子,找老鄉幫忙做一件薄棉襖,這個不管是初冬,還是以后在家在辦公室里面都能穿。
當然,這個做棉衣的老鄉也是唐湘在其中牽線搭橋,對于村子里面哪位大嫂做衣服的手藝好,她最了解不過。
雖然這個時候村里大多數大嫂大娘都會做衣服,不需要找人幫忙。
不過這附近不是有知青嘛,大部分的知青衣服都是家里買現成的,或是家里的女性長輩會做衣服,自己本人掌握縫紉這門手藝的極少。
簡單的縫補工作她們自己也能做,要是做衣服縫被子這種,知青做不來,就更喜歡找附近的老鄉幫忙加工,當然加工也不是免費的,會適當的根據難易程度給上個五毛到八毛不等。
兵團的知青每月都有國家發的工資,大約有二十塊,花上幾毛錢找人幫忙做衣服還是能花的錢。
而老鄉這邊,也愿意偷偷幫著知青加工,賺這份加工費,用來補貼家用。
知青們也都不傻,久而久之,哪位嬸子的手藝好,哪位嬸子的手藝不好,這也都不是什么秘密。
唐湘帶蘇姚去的那家,他家的婆婆和兒媳婦手藝都很好。
蘇姚把棉花和布交給人家,然后說出自己的要求。
那兒媳婦很熱情,用手量了蘇姚的大致尺寸后,讓她三天后過來取。
過冬肯定不能只有一件薄棉衣,從頭到腳都得武裝好。
蘇姚可是聽說唐湘和馮紅慧形容過,順城冬天的寒冷程度,冬天的室外說是滴水成冰那真是一點也不夸張。
蘇姚趁著進城,去城里的供銷社買了幾斤毛線,又順便上門去穆洪波家里拜訪,看了看翟江瑞。她如今的肚子已經很大了,婆家那邊不敢讓她去上班,給她請了假,讓她在家里好好準備生產。
看到蘇姚拎著禮品上門,她挺驚喜的,拉著蘇姚講了很多自己的事情。
她在這邊沒有親戚朋友,因為在當地嫁人,后來又有了城里的工作,一起下鄉的知青都不愿與她相處,跟她斷了聯系。
同事那邊與她相處得還算不錯,但是愿意主動上門找她聊天的人就壓根沒有。
因此即便是在家休產假,她覺得還反而不如上班有趣。
中午是翟江瑞的婆婆特意回家給她做飯,翟江瑞說她,媽,我是揣了孩子,又不是癱在炕上不能動彈,還得讓你跑回來給我做飯,我自己能行的。”
翟江瑞的
婆婆在她嘴上拍了一下,“趕緊呸呸,小孩子家家的,別胡說。”
她笑嘻嘻的呸了三下,一看就是被夫家寵著的兒媳婦。
聽說蘇姚是翟江瑞的老鄉,她婆婆說,“早知道我們家瑞瑞的朋友過來,我多買點菜回來就好了。
后來知道蘇姚寫了那邊報紙上的文章,讓翟江瑞從臨時工轉成正式工,說什么都要出去再買點菜。
蘇姚趕緊攔住,好說歹說才讓她放棄了這個想法。
家里有孕婦,這又是個被寵著的孕婦,穆家的飯菜屬實不算差。
吃完飯,穆母不急著去上班,跟兒媳和翟江瑞一起聊了不少內容。
主要還是圍繞著關于如今想要買什么東西,去哪里什么時候能買到。
這些內容對于蘇姚而言,那真是特別重要,她已經來了順城三個多月,但是進城的次數屈指可數,跟翟江瑞婆婆這個土生土長的順城人那真是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