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周母回家,看見兒子兒媳回家,雖然面上不顯,這心底卻是挺高興的。到了他們這樣的年紀,十分喜歡熱鬧,家里孩子都回來,她哪能不開心。不過周父周母的開心,就持續到周言安說,要帶慢慢回家屬院住兩天。周父周母雖然老大不樂意,不過她也知道,這孩子還是跟父母住在一起更好。
按理說,周言安第二天也不上班,兩人能夠留下被老人住一晚上。然而蘇姚還揣著事,有不得不回家屬院的理由。
周父周母雖然沒有說不想叫慢慢走,卻在一家三口要離開的時候。
周父說,“蘇姚坐在后座上抱著慢慢的時候,千萬得抱住,可別手滑了。”周母說,慢慢的玩具得給她裝上。
周父補充,“還有奶粉。”
對了,我看外面陰天,這幾天有可能下雨,慢慢的水鞋得給她帶上。這也林林總總裝在一塊,足足有一個大包裹。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生離死別呢。
周家這房子是每層三戶,對面的鄰居這時候正好下樓丟垃圾,看見這一幕,問道,“孩子是要出遠門
嗯出遠門,自行車半小時的路程,要是騎得快點,十五分鐘就
到了。周父周母聽見以后,卻面不改色地說道,“孫女要跟她爸媽一起回家。”
這鄰居是周母的同事,對周家的情況了解,又不算太了解,他知道這家有關兒子,具體工作是什么,鄰居們都是知道的。
哪怕周言安和蘇姚回來的不算頻繁,平常進進出出,周圍人看見一個陌生人,就會互相問一下。
這一問就知道,這是副廠長家兒子,有人看見他管周院長叫爸了,那這年輕人的是誰家的孩子,就十分明顯了。
至于說周院長家這兒子不是親生的,是抱養來的繼子,沒有人會想到這一點上,誰沒事會懷疑人家父子不是親生的。
而且看這父子倆人都高高瘦瘦,樣貌中還有幾分相似之處。
這位鄰居知道周言安是哪個部門的,但看他幾乎每周都要回來,還以為這小伙子的工作單位就在四九城內。
不過看這孩子要跟著父母回家,周院長就給孩子拿了那么大的一個包裹,心想這老鄰居之前都猜錯了。
周院長家兒子的單位可能不在這四九城內,大概是在附近的地方。本著八卦到底的精神,這位鄰居問起,您家這小子在哪兒工作啊
等到他打聽到了以后,也能跟各位老鄰居講上一講。
這沒啥不能說的,聽到周父的答案以后,這位再看見這大布包就是濃濃的無語。
他臨了倒是沒說別的,只夸了一句工作好,“呦這工作不錯啊。”
這鄰居轉過身的時候,倒是想,周家這大兒子長得跟當爹的很像,就是這性子有點冷冰冰的,跟見面三分笑的周院長完全不同。
不過想想,又覺得很合理,兒子像媽,廠長跟這小子身上的氣質就很像。他搖頭晃腦地下樓,蘇姚和周言安正在樓梯上,跟周父周母撕扯。
就像是天底下,所有孩子即將遠行的父母一般,周父周母恨不得把家里給搬空,叫兩口子給帶走。
左口一句“慢慢愛吃”,右口一句“慢慢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