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然兒的考場在三樓,這時考場還沒開啟,學生們在走廊上聊天。
在余然兒旁邊,蘿莉妹妹站在旁邊,替余然兒檢查考試工具。
2B鉛筆,0.5毫米黑色簽字筆,橡皮,2B鉛筆芯……沒有遺漏。
檢查完畢,余芊在余然兒耳邊背誦古詩文,赫然是杜甫的一首詩。
只聽蘿莉妹妹糯糯的聲音在余然兒耳邊響起: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此詩出自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說起來也搞笑,當時余然兒第一次讀這首詩,腦中自動腦補成一種奇葩畫面。
一群頑皮的孩童搶著杜甫家的廁紙,匆匆跑入竹林里。而杜甫正在蹲大號,一臉懵逼地看著頑童拿走廁紙,在風中凌亂。他忙抽起褲子追入竹林,喊得唇焦口燥,兩腿顫顫,知道追不上,氣急敗壞地摔拐杖,一顫一顫地回屋,蒼老的背影特別無助。
不過真正翻譯不是這樣的,人家詩人沒有在蹲大號,而且孩童們搶走的是茅草,不是廁紙。
再說了,唐朝時代廁紙還沒有出世,就算有也不是窮人家能有的東西。
“姐,你又發呆了!認真聽我背書,對你有好處!”
余然兒聽到一聲傲嬌味十足的冷哼聲在耳畔響起,忙拉回思緒。
剛才的回憶都是穿越前的,沒想到一首杜甫勾起了她的回憶,這讓她精神有點恍惚,想想都是黑歷史。
幸好當時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這事,只是那時候他忍不住笑半分鐘罷了。
“你繼續背,我聽著呢,不用你說。”
妹妹嬌哼一聲,接著背另一首詩。
勤奮到這種境界,余然兒只能說佩服。
妹妹對于這一次的高考相當重視,即使不考取十大名校,也要全力以赴,爭取考到人生中的最佳成績,不負十二年青春。
這十二年青春指的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
學了十二年,終于到高考戰場的時候卻草草應對,妹妹可不想這樣。
和余芊的想法正相反,余然兒抱著一種過場子的心態,無比輕松。
不一會兒,監考員帶著試卷來到了三樓,并打開考場的門鎖。
余芊的考場在隔壁,和余然兒簡單道別后,快速入場。
沒了妹妹陪伴,余然兒抱著考試工具走進考場。
教室里只有三十個學生,男生較少,女生占了大半,全是養眼類型,穿小裙子有八個人,一個比一個可愛,坐在里面明顯感受到陰盛陽衰的氛圍。
臺上監考老師余然兒認識,正好是班主任謝老師。
謝老師頂了頂老花鏡,看到余然兒,眼睛里帶著一分凌厲之色。
余然兒被嚇一跳,班主任沒事瞪她干嘛。
她左想右想,隱約猜到理由。
老師可能怕余然兒腦子犯渾,劍走偏鋒地寫小說作文。
這不是沒有可能,要知道她已經寫過兩篇小說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