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座山,山有上座廟,廟里有一大堆的和尚。
過了很久,又來了一個小和尚。
小和尚俗名宋征玉,只有四歲出頭,生得玉雪可愛,十分討人喜歡。
福緣大師收為入門弟子,賜法號了琮。入門當天,了琮因為剃了頭發,只剩一個光禿禿的腦袋,盯了盆中水的倒影半天,而后蹬著剛穿上的小號僧鞋,伏在蒲團上放聲大哭了起來。
福緣大師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只不過一轉眼的時間,小徒弟就哭得如此傷心。
一向嚴厲的性子,在對上只有幾歲大的小徒弟,也不由得軟和起來。蹲下身子,在了琮身邊問道“了琮,為何發哭”
“嗚啊,師胡,我好丑嗚嗚嗚”
小徒弟抬起頭,眼淚鼻涕糊了滿臉,人還小,話都講不清楚。
福緣有一個大弟子,名叫了淮,今天十歲。
了淮是福緣四年前下山的時候,在山腳撿到的。他家鄉發了洪災,一路逃到了紫金山,身邊已無父母親朋。福緣大師動了惻隱之心,將人帶回了廟中。
了淮從小就十分懂事,來到寺廟后,幾乎不需要福緣操心什么。
了琮跟了淮的性子截然相反,軟軟小小的,哭起來惹人可憐得厲害。
福緣聽見了琮的話,一時間都難得無措,不知道該怎么去哄小徒弟,剃光了頭發也不丑。
他本身就長得好看,身上即便再披條麻袋,也是水靈靈的。
有點笨拙地伸手拍拍小徒弟的背,福緣安慰的話還沒有說出來,了琮就朝他張開了手,眼睛里擠著眼淚道“抱抱。”
他在家里受了委屈,阿娘就會這么抱著他的。
了琮一點都不需要別人特意去哄,小小的身體還伏在蒲團上,讓人又愛又憐。
“好,師父抱抱我們了琮,不哭了。”福緣將了琮抱了起來,在神像端嚴的大廳當中走了幾圈,最后還把他抱到廊下,看了會兒天上的云彩。
“抓個大云朵給了琮玩好不好”
“要最大的”
“行。”
路過的弟子無意中看到福緣長老一臉笑意地哄著新入門的小師弟,臉上都沒能控制住驚訝的表情。同時看看小師弟,長得又乖又好看的。
第二天趁著福緣長老不在,他特地溜去跟小師弟說了會兒話。
了琮人小小的,說出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稚氣得可愛。
沒多久,就儼然成為了寺中的團寵。早課念經的時候,了琮因為人太小了,經常會打瞌睡,大家都默契地替他打著掩護。
福緣大師又怎么會看不見自家小徒弟瞌睡的樣子,不過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時候早課結束,福緣大師還會專門把人帶到自己的禪房中。里面自從了琮來了以后,每天都準備了新鮮糕點,還有一塊小棉被,讓了琮睡覺休息的。
“師胡,大師兄怎么還不回來哇”
了琮小小年紀,吃相卻比很多大人都好。他嚼嚼嚼,把兩個比他拳頭還大的糕點都吃了,又喝了幾口水。
福緣看著他,也沒念經,等了琮吃完了,還拿著手帕給他擦了擦嘴。
“你大師兄給你拿行李去了,過兩天就回來。”
了琮跟廟里其他弟子不同,他是俗家弟子。
按理來說,俗家弟子其實連頭發也不必剃的。只不過了琮的父親堅持,才會給他剃了。
了琮出身于大富大貴之家,出生時紫金山的方丈就給他批了命格。說他福運深澤,只是年紀尚幼,恐怕壓不住這么貴重的命格,除非出家避世,到成年時方可再次入世。
原本了琮的父親是要讓他立刻出家的,可了琮的母親舍不得,一直將他養到了四歲。這四年間,小病小災不斷,眼看快要演變成大病大災,為了了琮著想,父母只能忍痛將人送到了紫金山。
當日就是福緣和了淮來接了琮上山的,了淮很得了琮的眼緣,因此上山兩天了,他還記得人家,天天惦記著大師兄沒回來。
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清楚師父說的話,了琮吃飽后又打了個哈欠。小孩子覺多,剛才在大殿上的瞌睡一點都不夠。
福緣知道他要睡了,把被子鋪好,讓小徒弟倚在了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