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夢也躺在床上準備睡覺。
她順嘴要來一塊錢說去衛生所,也是為了下午去縣城順便拿點肉回來改善生活。
瞧這一家子累的,她一個人在超市里啃了雞腿也有點過意不去,中午特意說少吃飯少夾菜。
她少吃點,其他人就多吃點。
劉紅梅第一個發現的,她當時就說“該吃就吃,我們也不缺這口飯,可別待會又暈過去了。”
話不好聽,但關心的意思誰都聽得出。
周云夢當然沒在意。
她想著下午去縣城順便找下有沒有市里報社征稿的消息,賺錢這事宜早不宜遲。
等拿到稿費,就可以光明正大拿肉回來了,不用像今天這樣費心思去找理由。
下午兩點,林家人出門去上工,連三個小孩都跟著一起去了。
周云夢聽到聲響睜了下眼睛。
時間太早,外面太曬,翻了個身繼續睡會。
三點出頭,周云夢挎著竹籃子出門。
村里靜悄悄的,地里那邊熱火朝天,她走到村口往縣城去,這個點只能靠腳走了。
又熱又累,無數次想念現代代步工具,走到小腿發麻,終于到縣城。
縣城和原身記憶里差不多,周云夢直接往衛生所去,找上次那個白胡子醫生看額頭上的傷。
醫生還記得她“沒什么事了,等頭上的包消下去就好了,不用敷藥。”
預料之中,周云夢半分錢沒花出了衛生所,她到可能看到報社征稿的地方晃了圈,沒收獲,干脆去郵局。
郵局可以買到報紙,她買了市里的青年報和農村報,還有省里的周報共三份。
圓臉女同志數出來給她“一份五分錢,共一毛五。”
周云夢付錢,接過三份報紙翻了下又問她“同志,我們這邊還有賣雜志不”
圓臉女同志狐疑看了她一眼“你還要雜志有啊,青年故事一份兩毛錢。”
這年頭就沒幾個人看報紙的,也就各個廠為了完成任務才會訂,郵局也有賣,但基本都賣不出去,回頭都給她拿回家去糊墻的。
更別說雜志了,一份兩毛錢貴得要死,她第一次碰見問雜志的。
又看了一眼,眼前這女同志穿的衣服不差,皮膚白白的,說不定是哪個廠的干事,有點文化想看雜志也正常。
里面的故事沒事她也愛看。
“行,我要一份。”
周云夢拿著到手的報紙和雜志開心離開。
她剛買了報紙后如愿在最后一面翻到征稿的主題和內容。
雜志則是原身記憶里讀書的時候有個條件特別好的同學拿著在看,專門刊登投稿的青年故事,還傳給班上的人看,時不時提醒一句別弄壞了很貴的。
當時班里有文筆好的女同學還照著雜志上的征文要求和地址投過稿,但沒過。
幾年過去了青年雜志還在,說明還是有市場有點實力的。
周云夢買報紙和雜志也是想著回去看下這個時代的行文風格和習慣,就跟以前寫新的小說前總得看看喜歡的頻道現在流行什么類型的文一樣。
了解市場才能贏得市場。
接著去供銷社。
這年頭供銷社里的多數東西都要票,緊俏的一大早就賣空了,下午人比較少。
她也沒有逛的心思,隨身超市就夠她逛了,雖然除了生鮮熟食區其它的都只能看不能動。
直接買了信紙回家。
回城同樣走得痛苦,周云夢想如果不是林家人看著太累又對她挺好的,為了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地繼續懶下去,自己還真不一定愿意大熱天的走這一趟。
畢竟秋老虎余威還在。
要去也得等三天一次早上在村口搭村里的牛車去縣城才行。
牛車是生產隊的,為了方便來往縣城的村民,一趟收兩分錢,回頭錢都交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