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珠反應過來笑著說“云夢,我們趕著到村口坐牛車就先走了哈。等你下次過來家屬院這邊,咱再慢慢聊。
周云夢行,那你們路上小心,再見她笑著揮揮手,走回林家。
林母聽到聲響來開門老三媳婦,你怎么去這么久啊
周云夢邊走進家里送完津平后,正好碰上韓川夫妻倆,就和寶珠聊了下。林母“怪不得這么久,原來他們也今天回部隊。”她也不奇怪老三媳婦和韓川他媳婦熟了,之前聽說在部隊那邊晚上散步就有碰到。
憑著這次韓家那邊傳出來的消息,連帶著整個過年全家風光暢快,她對韓川媳婦印
象還挺好的。
林母說“老三媳婦你到飯桌那坐會,我去給你裝黑豆芝麻肉湯。在外面吹了會冷風,回來得喝口熱乎的驅驅寒才行。
周云夢應好。
坐在飯桌那連著喝了兩碗黑豆芝麻肉湯,渾身都跟著熱起來了,也是種享受。見沒什么事,她回屋去睡回籠覺。
接下來的日子里,周云夢由著自己繼續享受幾天過年的輕松。
接著繼續琢磨起那本滬市雜志來。
這本雜志上刊登的內容很有本地風情。
最典型的就是時代新風那一部分,寫的都是些滬市那邊特有的新奇事物,把滬市那邊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都展現出來了。
周云夢對這個時期滬市有的東西記得也不是很清楚,更不知道原著中是否又有私設。
沒有親眼去滬市那邊見過,時代新風這部分的文章是寫不來的。
倒是另外兩大部分的工人風貌和公社勞作,根據知識經驗可以虛構著寫一下。
反正像投給青年故事、向天志、墨綠軍華那些文章也是虛構出來的故事,只不過時人以為是真實存在的罷了。
因為滬市這篇雜志刊登的都是滬市本地內容的文章,周云夢構思故事自然也把發生背景設定在滬市。
至于為什么投稿地址是在南城,在文章開頭提一句自己去偶然滬市看到什么就好了。不過這也注定了這本滬市雜志不能作為長期投稿的對象。
好在有另外三家雜志在,偶爾興致來了寫個大長篇故事還可以投給和青年故事同個雜志社的另外一本雜志,不缺寫文章投稿賺稿費的渠道。
周云夢很快調整好狀態,也有了靈感,構思好框架后開始動筆寫。兩天下來,一篇文章寫好,還給譽寫好了裝在一個信封里。周云夢又另外拿出信紙來寫了封信。
說自己在滬市時機緣巧合下買了貴雜志社的這本雜志,回來看后很是喜歡。無奈離得太遠,無法再買到,能否借此機會麻煩您幫忙郵寄一本雜志給我。
這封信單獨放一個信封,還在里頭放了一塊錢,算是買雜志的費用。
她再拿出一個信封,把這兩封信一塊塞進去,學著之前林津平連著方嫂子葉嫂子的信一并寄回來的套娃方式。
這
次投給滬市雜志能不能被選稿反倒成了次要的,能被選上最好,退稿了這篇文章也可以拿來投給青年故事。
主要是希望滬市雜志的編輯能夠看到她對這份雜志的喜歡,對滬市這座城市的喜歡,都喜歡到愿意寫文章來投稿贊揚滬市的風土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