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的孩子真就很給面子的,又動了一下,之后連著幾下。
林母感受到掌心下的動靜,哪怕隔著布料也很明顯,直觸她的心靈,頓時激動得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她連著說“孩子動了動了還動了好幾下這孩子身子肯定好,在和奶奶打招呼呢。”
活了大半輩子,生過個兒子,孫子孫女都那么多個了,胎動這種事情不知道經歷過看過多少遍,可老太太還是很激動。
可能是這個孩子是自己盼了許久終于盼到的,可能是這會氛圍太好,婆媳兒子一同感受著孩子的胎動,這是以前和老大老二媳婦從來沒有過的,反正愣是把林母高興得掉了幾滴眼淚。
周云夢笑著攬過林母的肩膀說“我以后一定要和孩子說,她還在娘的肚子里第一次和奶打招呼,把奶都給高興哭了,讓她知道奶有多高興,多盼著她的到來。”
林津平也默默拍了拍娘的手。
這話可把林母逗樂了,她胡亂抹掉那幾滴淚水,笑著應好。
從那次之后,胎動明顯多了起來。
周云夢已經習慣了肚子時不時動一下,就跟孩子在跟她玩鬧,昭示著她的存在似的。
但每次依舊心懷感動,會樂意放下手頭上的事情,撫摸著肚子和孩子交流下幾句。
更別說林津平午休前和夜晚睡前,都愛摟著她和孩子交流下,夫妻夜話更是少不了。
周云夢照常寫稿子,保持著和在南城那邊一樣的頻率,半個月能攢五六篇文章。
多數是投給向天志的,偶爾幾篇投給墨綠軍華,興頭來了就寫一兩篇投給青年故事。
在家屬樓這邊,有方嫂子葉嫂子時常上門來閑聊,分享這邊的家常里短各種八卦事,周云夢聽著也靈感頻出。
她根據這些素材,再結合多年看年代文的經驗,朝著靈感指引的方向構思起故事框架來,得心應手。
基本上每次投稿給墨綠軍華的文章都被選用了。
當然她繼續沿用了回南城那邊后重新想的筆名。要是再在墨綠軍華這邊用“周舟”這個筆名,家屬樓的軍嫂們難免又把注意力放到她身上。
兩個月下來,那些軍嫂們已經從一開始的新奇熱情,到現在見面帶著善意點頭打招呼聊幾句。
周云夢和她們保持著見面分情的關系,有一兩個聊得來的也有來往下。
關系最好的依舊是住在同層鄰里的方嫂子和葉嫂子。
投給向天志的文章則有時全用周舟的名字,用來以防萬一。
方嫂子葉嫂子是知道她依舊有在寫文章的,只不過投給別的雜志社罷了。她們也能理解,墨綠軍華的文章哪能那么容易上,云夢能寫文章賺錢就已經很厲害了。
投稿給向天志和青年故事的文章風格內容差不多,周云夢以往都是隨意分散著投,大概向天志六青年故事四這樣子。
主要是上回青年故事編輯主動提千字稿費后,價錢就只比向天志少了點,她想著多留幾個雜志渠道以后好聯系,就一直有投稿。
來到這邊,投給青年雜志的稿子需要寄回南城遠點,周云夢干脆就減少了投給它家的文章量,只一個月投一兩篇,其余都投給向天志了。
反正每月賺的稿費和以往差不多,甚至還要多些,畢竟向天志和墨綠軍華給的千字價錢要高點。
她的小金庫日漸充盈,絲毫沒有受懷孕的影響。
這天下午。
林母捧著新摘的顆大白菜回來,手里還拿著兩封信。
“老媳婦,我回來時去收發室那邊幫老吳拿信,順嘴問了下居然還真有咱家的信,你看一下。”
老吳是林母在家屬樓這邊聊得比較來的一個老太,平時兩人沒事在樓下閑聊吹風,也會一起結伴去地里摘菜。
有什么事說下,對方也樂意幫忙。
像這回就是老吳沒空,讓林母有去地里摘菜的時候順便去收發室那幫她問問家里有沒有來信。
林母剛就是先給老吳送了她家的信,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