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這個房間在內,整個基地主要由石塊等建材建造而成,雖然表面堅固,但結構其實算得上脆弱。
但不知道設計師是什么人才,即使出現了這樣的震顫和晃動,這棟建筑居然在短時間里并沒有坍塌的跡象。
高爾基深深地看了眼松本清張,酒紅色的眼瞳似乎是想說什么。但最后只是轉身,衣擺劃開干脆利落的弧度,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樓道中。
按照高爾基所說的,清張和兩兄弟一起往之前那棟樓趕去,在沿途看見了完全視他們為無物的士兵,正十分有序地邁開步伐趕向基地的某處和他們被安排的那棟矮樓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爆破的轟鳴聲還在繼續,千鈞雷閃在煙塵與細雪中隱現,金光隔著非常遠的距離也能瞥見一隅。
清張還碰上了跟隨著大部隊一起前往事故發生處的達尼爾,達尼爾看見三人后非常吃驚,張張嘴想要問什么,被他身后的士兵用力地拍過腦袋。
「不要去管不該管的事」是之前在食堂看守他們的士兵,小名似乎是叫薩沙,「這是提前一天安排好的軍事任務,你想要違反命令臨陣脫逃嗎達尼爾」
下意識的,松本清張和費奧多爾對視了一眼。
在遠離士兵后,他們不約而同停了下來,米哈伊爾不明白發生了什么,有些茫然看著兩個人。
“和你達成協議的人是誰不是高爾基吧”清張問。
「和你達成協議的是國防部長還是總統」費奧多爾問。
“你們談話結束之后多久才等到了我們”清張問。
「他離開那個房間多久了,隨行人數有幾個」費奧多爾問。
“高爾基的態度是怎樣的”
「高爾基的態度是怎樣的」
兩人一齊問。
米哈伊爾被兩種語言夾在中間,數個問題炸得他腦袋暈乎乎的,最后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后的問句上,他知道自己弟弟聽得懂日語,于是用日語答道。
“大將、不是很支持這件事,但沒有反駁國防部長的、提議。”
松本清張深吸一口寒風,這讓他高速運轉的大腦迅速制冷。
俄羅斯的局勢太復雜了,或者說,涉及到政治,或是國際局勢的決策都不會簡單。
這不是推理小說那點邏輯推理體量能比較的。
推理小說是在已經發展了事件的前提下,通過證據和動機,去推導出一個符合客觀現狀的假設。
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直接橫跨了過去、現在、未來。
每個人的立場代表的或許是個人、或許是國家、或許是更復雜的利益團體。
所以高爾基那種位置的人作出的每一個決定,絕對不會只是出于「性格」,他的地位決定了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牽一發而動全身或許就是這樣吧。
費奧多爾之前說的是完全合理的。
處于一些不為人知的目的,俄政府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就把西伯利亞劃開了,以至于來到這里服役的士兵都已經成家,留下了二代,或許三代也有可能。
這樣長期的服役必然會導致懷疑的聲音出現,政府要交出安撫群眾心里的東西來,然后他們選中了米哈伊爾,他就是一個最佳的「宣傳品」,將所有人的矛頭全部匯聚起來對準國外。
這和高爾基原先的打算相悖,他是想把兄弟都留在西伯利亞保護起來的。
上面的人或許知道高爾基的強硬性格,他會為了重大的事情作出讓步,不代表他會愿意無條件接受一切指令,那樣軟弱又聽話的人不可能坐到陸軍大將的位置。
所以有重要的人職位比高爾基更高的國防部長親自來到了西伯利亞,他必須當面將米哈伊爾帶走,不留給高爾基任何操作的余地。
好比拖稿狂人松本清張就算對著郵件的狂轟濫炸,還是會該玩玩,該睡睡,被逼急了之后給編輯回復一句「好的呢,會盡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