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自己就不該多此一舉,閑來無事推演他的命格干嘛!張奇齡啊張奇齡,你就是太天真了,殊不知好奇會害死貓嗎!
……
在婚禮之前,封寒完成了一篇中篇小說創作,名字叫做《老人與海》,是他承諾的根據荒島經歷創作的兩部小說之一。
封寒是看到泰山在那片珊瑚礁上和鯊魚作斗爭后有感而發。
除了沿用這個書名,劇情上其實做了相當多的改變,重生至今,封寒越來越渴望展現自我,希望那些作品中,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可以多一些。
所以在創作的時候,封寒沒有立即把《老人與海》翻出來看,而是根據自己對這個故事的大概印象,以原著的框架,結合他看到的泰山那副殺神般的模樣,以及自己在荒島上進行的與大自然的抗爭,完成了屬于他的創作。
結果出來之后不盡如人意,故事依然算是一個好故事,具有超高的可讀性。
幾乎把整個首圖的書籍看了一個遍后,封寒的文筆進步了太多,前世寫網文的時候如果有現在這么強大的筆力,起碼網文屆五白五文青能有他一席之地。
但問題出在了精神內核上,看了自己版本的老人與海,封寒沒有原版的那種震撼和感動,不是他的文字渲染不到位,或許是因為,海明威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
故事原型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曾經搭救過海明威,有一次他出海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于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好長時間,中間還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就只剩一架魚骨了,這就是老人與海的故事雛形。
格雷戈里奧的故事原型,再加上海明威斗士般的不屈意志,這才造就了《老人與海》的經典,并讓諾貝爾乖乖送上一頂文學獎桂冠。
雖然沒有百分百滿意,但封寒還是打算通過《萌芽》分三期連載發表了這篇小說。
畢竟這也是自己的心血,是他在圖書館里沒日沒夜寫了好久才有的成果。
老人與海的不盡如人意讓封寒對于下一部小說的創作充滿了謹慎審視的態度,他決定放緩。
他的第二部根據荒島經歷創作的小說暫定名為《蠅王》,封寒不愿照搬原著,這是一個資深重生者的倔強。
所以這就需要他對社會學、歷史學有足夠多的了解,并能夠通過一個小島,一群孩子進行折射,這個非常考驗功底的,可能需要他在大學中學習一段時間再進行創作。
當然,雖然封寒自己不是很滿意,但《老人與海》三萬字的部分內容在萌芽刊登發表后,頓時讓《萌芽》的銷量上升了一個臺階,高中生群體中掀起了閱讀老人與海的熱潮。
很直接的體現是,在他們的作文中,學生們經常生硬地往這個故事上靠。
這一方面是因為封寒已經很久沒有純文學創作了,讀者們分外饑渴,還有就是,小說的質量確實上乘,封寒吹毛求疵了,但大部分精神境界沒那么高的高中生看到這篇小說的三分之一,就已經深深沉迷了。
于是乎,封寒趁熱打鐵,給公司的歌手夏哥歌寫了一首歌,也叫做《老人與海》。
雖然歌和小說沒什么內在聯系,但是有封寒這個聯系就夠了,夏哥歌因此小火了一把。
伴隨著小說和歌曲的火熱,封寒的婚禮終于在農歷八月十二這天如期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