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人的觀點偏孔子,有人的觀點偏孟子或荀子,論道的時候也會對對方不假辭色,甚至直接破口大罵,什么“酸儒”“賤儒”之稱不絕于口。但內心深處對于這幾位先賢還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這樣的景象5
董仲舒憤怒之余,心中卻清醒。
就像他為了迎合帝王而將儒家的思想改動的行徑一般,后世只是把這種行為更加擴大了,表現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過是工具罷了”
南宋,慶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獄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天色。
朱熹很喜歡透過這扇窗戶看外面,可以讓他感受到外面流動的空氣,讓他在這樣的境遇里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偽學魁首”的罪名下獄的,監察史沈繼祖捕風捉影,捏造了他所謂的十大罪證。他的門人和他一樣,有的被下獄,有的被流放。他甚至聽聞,外面有人叫囂要“斬朱熹以絕偽學”。
朱熹知道,這些罪證都是假的。
但他的論著里,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通過匡正君王的道德來限制君權,惹到了不該惹的人,這才是真的。
朱熹并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是其他人該害怕才對。
但看了仙畫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三綱五常真的是對的嗎
用服從來建
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是錯的嗎
忠君,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朱熹慘然笑出聲“這一切難道都是錯的嗎”
下獄他不怕,但此刻他卻怕了。
耽誤華夏進步的罪人,這條罪狀他承擔不起
他也感到憤怒。
他的思想中并不單單只有三綱五常和服從
總成立武藝專營干產工家字成又氏乙,買于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對帝王進行游說,希望他們能采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象中的社會。但帝王卻也不傻,當思想家們的觀點和他的利益有悖時,往往就會產生無數矛盾。
比如,他的這次下獄。
而后世,又是誰,抓住了他的論著中的這幾個點,然后無視環境,將這幾個點無限擴大
他喃喃自語“不過是工具罷了”
本來他還想這次要是能脫身,回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讓自己的理念傳給后代。
但現在,卻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
慶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絕食于獄中,十日后,氣絕身亡。
此乃后話。
所以說,不要再說什么讀圣賢書,圣人之言不可逆之類的話了。孔子也好,朱熹程頤也好,不過是封建王朝的那些帝王和士大夫們手上的工具而已孔夫子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很想說,求求你們,快把我也搬出去吧,別再來玷污我的名聲了
問題是,你能把泥塑抬出廟宇,但你能抵擋天下大勢嗎接下來的世間,如你們所愿了嗎
一聲又一聲的詰問。
并不是厲聲質問,反倒很平靜,甚至帶著幾分嘲弄。
但卻如滔滔巨浪,蘊含著磅薄的力量。
明朝生逢世界格局劇變之際的明朝,原本最有機會讓華夏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明朝卻主動走入到了思維禁錮的牢籠之中,僵化而專獨的氛圍養出了寵大扭曲的士大夫階級,貪蠢橫行,黨爭不斷,以至于李自成揭竿而起之后,立刻就以摧枯拉朽之勢聞卷了整個大明,然后又被制度和文化都要更為落后的大清所滅。而和明朝同
期的歐洲,那時候正在開展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最終成為了世界霸主。
朱元璋摔了一個杯盞,又摔了一個碗。
他拿起案幾上的玉璽,很想也把這個給摔了,但看了一眼之后,又有點舍不得,于是將它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