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畫面變幻得太快,還不等天下人看清楚,就已經劃過去了。
劉邦繼續躺了下來。
蕭何問他怎么對農桑之事開始感興趣了
劉邦嘆口氣“我在外行走之時,見過太多人間慘狀,農人苦啊。若是畝產真的能增加,絕對是造福萬民的大功德”
蕭何也嘆口氣。
然后又覺得自己沒看錯人,劉季這人有的時候雖然混不吝,但他心中卻裝有大丘壑,以后肯定大有作為
漢武朝的孫小羊卻失望不已。
他什么也沒能記下來。
他哥哥孫大牛安慰他“別難過,仙人的法子哪能讓你就那么簡單的學會哎,你也別想太多,大不了就還像現在這樣種田,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孫小羊張嘴想要反駁大哥,但卻又不知道要說什么好。
難道真的是自己被后世之人顯示出來的景象所誘惑了,生出了不該有的貪婪嗎
就應該認命,辛勤的耕作著家里這八十畝地,不得歇息,產出那么一點點糧食,甚至偶爾還要餓著肚子
孫小羊陷入到了迷茫之中。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蘊含著樸素的真理。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用石頭制造工具,因此也被稱之為石器時代;而到了夏商周時期,已經出現用青銅制造的農具,比如未耜。耒耜的模樣有點像是青銅鏟,而未字應該就是從它的形態演變而來。這是古代旱期最重要也最基礎的耕地工具。當然了,青銅昂貴,那時候大部分的工具應該還只是石頭以及貝殼來制造的。
天幕上出現了一些簡陋的用石頭制成的石器,完全想象不出原始社會的人用這樣的工具如何能開荒種地。
一定艱辛非常。
然后是青銅器,上面還有著斑斑的銹跡。
耒耜的確長得和“耒”字非常像。
農人們看了咖責稱奇原來耒字是這樣寫,我也學會一個字了,嘿嘿。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制的農具,包括鐵制的v字型鐵犁頭、鐵插等等。鐵制農具的出現讓農業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這些東西也一直延續到了秦
朝和漢朝。
扶蘇著向展示出來的鐵制農具,有些驚訝大秦的確是用這些農具。
他也是去視察過農桑的人,對農具并不陌生。
后世連大秦用什么農具都知道,真是神奇。像他就不知原來在更古老的朝代,人們還是用石頭來做農具。
石頭并不鋒利,用起來肯定很不順手。
但贏政卻對石器有印象。
在他的小時候,六國貴族的農莊里多用鐵插,而民間百姓大多還用的是石器,比如石插,蚌刀,一直到了他登基為秦王的那幾年,鐵插等物件才逐漸的在民間監行。他還規定了鐵插的統一尺寸,更方便營造。
只是,鐵這東西雖比石頭和蚌殼鋒利,卻又比不上青銅,所以作為農具尚可,軍中武器卻依然大多還是青銅制成。
他也曾經讓冶鐵工坊用鐵晶打造過刀劍,但要把鐵刀鐵劍打造得像是青銅這樣的鋒銳和堅硬的話,投入的成本比青銅還要更多,于是也就作罷了。
贏政皺眉,聽仙畫如此說,后世仿佛對鐵頗為推崇,上一期也特意提到了海外的鐵礦。
而青銅往往只作為古物出現,難道后世已經全部換成鐵器
他們是怎么冶煉的呢是否掌握了什么秘法
一直到了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華夏的農具迎來了一次新的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改革。
我們先來說說漢武帝,漢武帝是一個很復雜的皇帝。
最近劉徹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很少發脾氣也很少冷臉,讓朝臣們和后宮女子都覺得訝異。
大家也都知道是為什么
上一期,后世女子說過陛下真的將匈奴驅逐出了漠北,還送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聽聽,多么的豪情萬丈
劉徹心里美滋滋。雖然那路小柒沒用千古一帝來形容朕,但明顯后世對自己的功績是認可的。
因此,本期仙畫的時候,他邀請了自己寵信的眾臣前來一起觀看,分享快樂。而且,說不定仙畫還能再透露一點后事,再夸他兩句呢
果然,又提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