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野敗之后,一直困擾著袁老團隊的難題終于解決了。他用野敗培育出了兩百多顆不育的種子,水稻的后代終于可以穩定的保持百分百不育了所以這也被稱之為不育保持系。1
后來,袁老又在不育和不育保持的基礎上,研究出了一個恢復系,就是恢復自交但是后代的優勢特性會弱一點。農民因此可以選擇自己留種也可以選擇再買新的雜交水稻種子。
整潔的實驗室中,一顆顆谷粒被儲存在白色的小罐子里,放在了恒溫恒溫的儀器中。一株株被移過來的秧苗在透明的玻璃罐里生長著。
罐子外面貼著不同的標簽,有型號、土壤等等。
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低頭觀看著秧苗的生長情況,時不時的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
也有科研人員正在顯微鏡下面研究谷粒胚胎的情況。
育種工作并不單單是要
像老農一樣在田間工作,脫掉斗笠,挽起來的褲腿放下后,他們就成為了實驗室里的高級知識分子。
之前仙畫中出現的農業科研人員都是一副農民打扮,所以很多人其實是在心里犯嘀咕的。
他們真的是讀書人嗎
那農業大學里真的招的不是農民,而是學生考進去的
但看了這一幕之后,卻有了一種雖然我看不懂但是我覺得真的很厲害的感覺。
原來,他們還真是讀書人
看看這架勢,看看這環境,一看就與眾不同。
原本覺得育種這件事情只要是會種地都能做的酸腐書生們,在這一刻也都紛紛閉嘴了。
還真不是誰都能做的呢。
不育、不育保持和恢復生育,這就是袁老在1973年提出來的三系配套雜交法在這里,袁老還做了一件讓人十分欽佩的事情就是除了自己的理論之外,他還把野敗的種子公開無償的送給了全國范圍內同樣正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其他團隊其實他大可以選擇申請專利,自己閉門研究的,這能讓他獲取大量的數不清的財富,甚至富可敵國。但對他來說,盡快的為百姓們研發出更多更好的雜交水稻,是更重要的事情1
這是他的赤子之心。
“好”
劉邦拿起酒壺對著天幕敬了一敬,以此表達自己的欽佩之情。
他愛錢,做水車也有一個原因是為了給自己積累政治資本。
所以他也因此更欽佩這樣真的無私的人。
在一旁的蕭何也點頭稱贊“真國士也”
有了這個理論,還有了野敗的種子,雜交種子的產出與迭代可以實現大批量復制。所有研究雜交水稻的科研團隊就像是在刷副本的時候多了一個強大的外掛,這一次副本沒通關,沒關系,在外掛的加持下他們還可以再刷一次,又刷一次。他們也不用再因為顧慮穩定留種的問題而去掉很多優勢基因,而是想要加什么優勢就加什么優勢。這個稻種的優勢是高產,雜交加上;這個稻種的優勢是防病蟲害,雜交給加上;這個稻種的優勢是好吃,雜交給加上
至此,雜交優勢水稻向全國的農民朋友們進行推廣終于變得可行了
所以,1973年,也被譽為是“雜交水稻的誕生元年”,就是因為袁老所發布的三系雜交法以及他公開贈送的野敗種子。
東京,農林水產省。
身穿黑色西裝的工作人員匆匆的走進辦公室,將手中的一本雜志期刊遞給了自己的上司
“剛剛得到的消息,在蘇州舉辦的中國水稻科研會上,有一個叫做袁隆平的人發表了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的文章。”
他的上司看完期刊上的文章,目光閃爍不定中國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他們的水稻產量一定會提高不少。”
這對我們應該沒有威脅吧他們再提高肯定也達不到我們的水平。下屬不解。
“八嘎身為農林水產省的一員,你怎么能如此短視如果我們大日本帝國不能繼續向前進的話,一定會被中國人迎頭趕上。”
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我們日本,也要有自己的超高產水稻育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