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海南還真是寶地呀
漂亮國人之前攻擊我們就選擇從棉花入手,因為他們特別知道棉花的重要性,他們當年國內的南北戰爭,本質是為了解放黑奴嗎不是,別聽他們往自己臉上貼金,那只是順帶的產物,本質就是為了棉花。當時美國北部是以工業為主,南部都是種棉花的大莊園。林肯認為要以發展工業為主,要提高關稅,貼補工業,那南方的大莊園主們就不樂意了,你要提高關稅,那勢必別的國家也會提高關稅,那我們的棉花出口還咋搞你這是要犧牲我們的利益啊于是,他們就要求要獨立,于是,南北戰爭就開始了,最終以掌握了工業和軍事力量的北方獲勝。
由此可見,棉花的經濟利益有多大,可以直接挑起人類戰爭。
棉花由南北朝時期從印度傳入到華夏,因為喜強光,一開始只是在新疆和西南邊疆等地大量種植,到了元代的時候,棉花才推廣到了江南地區。
“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松江那時候的棉紡織業冠絕天下。1
在陽光下,潔白的棉花連成片。
無數的農人在緊張的采摘棉花,而穿著長衫的商人就在田埂旁等著看剛被摘下的棉花,著急立刻運走。
長勢好的棉花田邊甚至圍了好幾個商人,形成了哄搶之勢。
松江城中,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隨便在路邊推開一戶人家的門,就能看到家中的女性正在紡著棉紗。從六七十歲的老嫗到六七歲的小丫頭,沒有一個人閑著。
明朝徐光啟在京城看著仙畫,心思卻飛到了自己的松江老家。松江的棉布聞名天下。
若是現在自己此刻在松江,晚上都還能聽到周邊四鄰隱約傳來的機杼聲,尤其是收棉的季節,都得趁夜紡布。
這也是松江一帶百姓富庶的原因。
不過,他想起家鄉傳頌的一首歌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松江能有今日之成就,都得感謝一位老嫗。像是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仙畫也同時提到提
到棉花,提到紡織,有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那就是黃道婆。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從小因為家貧被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被人欺壓還經常被人毒打,日子過得非常的苦。她也是一位很有覺醒和抗爭意識的女性,日子一久,她覺得沒法過了,就偷偷的逃了,最后來到了海南。剛剛u主也說了,棉花當時就是在海南有大范圍的種植,所以那邊的紡織技術也更先進。在海南,黃道婆就居住在黎族和臨高人周圍,學習了他們用棉花織布的技巧。
3
大概只有十幾歲的小丫頭,一身都是傷,臉上更是青紅交加。她悄悄的推開門,見四處都無人,躡手躡腳的走了出去。
一開始為了動靜小,步子還比較緩慢,但到了后面,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像是黑夜中的飛鳥,粗布還帶著補丁的裙擺又像是一道燃燒起的火焰,帶著一往無前的決絕姿態。
她走到一所道觀,里面有過幾面之緣的道姑收留了她。
第二天,道姑一行就離開了,往南方走去,這一走,就直接走到了整個王朝的最南端,海南。
幾十年之后,看著天上往北飛的大雁,已經換上了道姑打扮的黃道婆得到了故鄉的消息,知道折磨自己的惡人已死。
于是,她也想要落葉歸根了。
大雁北飛,如今,我也要歸家了。
年老之后,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松江,見到松江也開始種棉花了,但是紡織技術還很落后,她就把自己從海南那邊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傳授給大家。另外還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織布機
她發明的織布機比西方發明的珍妮機要早了四百多年除此之外,她不僅改良了給棉花去籽和彈棉花的工具,讓紡織的流程,從軋棉到紡紗,效率直接提升了好幾倍,還開發了新的配色和挈花的織造技術。松江也因此一躍成為天下的衣被中心。
黃道婆回到松江后,靠著自己的紡織技術在當地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