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就讓秦漢乃至于古代其他朝喜歡求巫不求醫的人轉變了觀念,此乃后話。
我們要講的古代十大名醫之中的第一位,就是生活在先秦時代,也是第一位上了正史被司馬遷記載在了史記之中的醫生,他叫做扁鵲。
之前咱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章,韓非子寫的,叫做扁鵲見蔡桓公。1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得益于慘痛的全文背誦經歷,這句話到現在u主都還記得。
古樸的宮殿外,穿著麻衣的扁鵲遇到了蔡桓公,看了一眼后者的面色之后,扁鵲忽然道“君有病,現在病還只在肌膚,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病就要加深了。
蔡桓公笑了笑寡人沒有什么病。
十天后,兩人又在殿前相遇。
蔡桓公重重的哼了一聲,拂袖而去,然后對身邊的人說“這扁鵲也只是一個追名逐利之人,想要借著給寡人治病的名頭來揚名天下而已。
結果又過了十天,扁鵲見到蔡桓公之后卻不再出言相勸,只是搖了搖頭,嘆口氣就走了。
朋友們,去看病最擔心啥不是醫生態度不好,而是醫生態度好得不得了,還默默的對你搖頭嘆氣啊果然,扁鵲搖頭之后,半個月的功夫,蔡桓公就一命嗚呼了。
咸陽宮中,李斯陷入到了深深的嫉妒之中。
聽得后世之人也用“韓非子”來稱呼韓非,李斯心里的小人都開始流著淚在咬手帕。他和韓非是同學,一起拜在荀子門下,后來又不約而同的轉為法家。他嫉妒韓非的出身,也嫉妒韓非的才能。
但李斯也知道韓非之能,曾經和始皇帝說過,稷下學宮學子無數,但無人能及公子非。是他將韓非引薦給了陛下。
于是這份嫉妒在想起韓非的死時,也化為了惆悵。嬴政也有點惆悵。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韓非所寫的孤憤五蠹之后,脫口而出的話“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
只是,當韓非來到秦國之后,卻死在了監獄里。2
怎么死的,他已經不想再提。只能說,那時候的他在政事上面還不夠圓融,如果是現在的他,或許能做得更好。或許,韓非也不用死。
其他在咸陽宮中陪嬴政一起觀看仙畫的士卿們都知道韓非的這段公案,不敢開口說話。
殿內開始陷入凝滯。
最后,王翦哈哈道“這蔡桓公是誰我怎么沒有聽過且,這扁鵲怎么日日能遇到蔡桓公蔡桓公身邊都沒有守衛的嗎
李斯不屑的瞥他一眼,哼,武夫扶蘇小聲向王翦解釋將軍,這只是韓非子在借人喻事而已。
看一眼就知道你這人得了病,再不治就要死了,這得是多大的本事呀
扁鵲真不愧是神醫。
但這是真的嗎
不是
因為歷史上并沒有蔡桓公,只有春秋時代有位蔡桓侯,而扁鵲最早出現是戰國時期,他們之
間相差了兩百多年,肯定是不可能見到面的。韓非子寫這篇文章呢,其實就是杜撰了這么個小故事,勸
諫君王不要諱疾忌醫,國家有病了你得治,拖著裝沒聽見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