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常見的溺水事故。
這樣的溺水事故,只要是有點急救知識的都能想到接下來要怎么處理。仙畫仍在繼續。
趕緊讓他躺平,我是醫生。圍觀的群眾中有人走了出來,開始指導大家怎么急救。
將已經失去了呼吸和意識的小小少年放平,然后那位醫生跪在他的一側,快速的捏開他的嘴先將嘴巴里和喉嚨里誤吸入進去的水藻給掏了出去。
隨后開始給他進行按壓式的心肺復蘇,以及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這種口對口的呼吸乍然出現在天幕上,有人小小的“呀”了一聲,有女子舉起手來遮住了眼睛,但是又忍不住從指縫里觀看。
但是不知道為何,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卻沒人覺得這個舉動有什么不妥,因為這個醫生說得很清楚,他是在救人。
所以即使內心有點別扭,但是很快也都變成了提心吊膽。
這孩子真的能被救醒嗎
有人搖搖頭“肯定沒用的,咱們縣里面每年夏天都要淹死好幾個孩子,哪個成功的救回來了
也有人反駁他“話先別說得那么早,要是救不醒的話仙畫肯定也不會放這一段。”在一聲一聲清晰的按壓聲中,不知道過了多久。
忽然那孩子就動了一下。
你看,你看,他動了
然后所有的百姓們就看到仙畫上那個溺水的小孩“咕涌”一聲,從嘴巴里吐出一口水來,然后開始咳嗽起來,手腳也恢復了動作。
他真的醒了過來。
醒了,醒了有拄著拐杖的老者神情激動這是起死回生之術啊
人群中也處處傳來這樣的問話
你記住那醫生剛才的動作了嗎
記住了,先這樣,再那樣
這必須要記住啊,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的
當然也有有些老道學,氣得暴躁如雷,嚷嚷著“成何體統”之類的話語,但此時此刻是沒人搭理他們的。
而正在羅浮山上煉丹的葛洪,做道士打扮,穿著樸素的麻布衣裳
站在竹屋前,臉上的神情有些恍然大悟。
原來要這樣呼吸這比用蘆管要好,雖有些不雅,但人命關天的時候,的確也顧不得這么多了
他的妻子,同樣是一位針灸高手的鮑姑在一旁點頭的確。葛洪提起筆來,趕緊將剛才的方法記下,打算編入到自己正在寫的醫書之中。
這就是現代最基礎的急救知識,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有研究表示,在心跳呼吸停止的四分鐘之內,搶救成功的概率可以達到50。
能把心跳和停止呼吸的人都救回來,和傳說中的起死回生其實也差不多了,它的發明者正是急救界的泰斗,奧地利的醫生彼得沙法。
但是在東晉,一千七百多年前,華夏一個葛洪的人,就曾經在自己的醫書中記載了最早的人工呼吸”的搶救方式
天幕上出現了一排小字
治自縊死,心下尚微溫,久猶可治方塞兩鼻孔,以蘆管內其口中至咽,令人噓之1
雖然不是口對口呼吸,但是能在一千七百多年就能想到“人工呼吸”的方法來搶救病患,葛洪的腦回路也的確是超越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