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瞥他一眼不然我大費周章住進來干什么
閑的么
兒子緊張的向四周張望,給自己老爹把風。
李時珍不慌不忙的掌著長桿,將最底下的一顆榔梅打下來,然后迅速的撿了起來回房間的路上,他們撞上了道觀里的道士。
李時珍面色不改的和人寒暄了幾句,表示自己是出來賞月的,又聊了一會兒這才回到房間。他拿出那枚偷偷摘下來的“榔梅”仔細觀察,又掰下來一點嘗了嘗。
后來又帶回家放在湯藥里。
兒子問他如何
李時珍扯了扯嘴角不過是變了形的榆樹果實而已,和普通的桃子杏子沒什么區別,吃了充其量也就是止渴生津罷了。不稀奇。
東壁堂內。
十歲的曾孫問自己的爺爺也就是李時珍的兒子爺爺,你真和曾祖父一起去偷偷摘榔梅了
他爺爺撫了撫長須,笑道“當然了。實際上那顆榔梅還是我偷偷爬上樹摘下來的。
他可沒有仙畫里演的那么慫好么
李時珍呵呵笑道“有事,兒子服其勞。這難道不是應該的”一家人其樂融融。
唯有他們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罵了一句蠢貨
當然,他罵的是以為吃了一顆梅子就能夠長生不老還不讓人摘的嘉靖帝,把他們老朱家的臉都給丟盡了。
老四怎么還沒到
中醫里有一種名貴的藥材,叫做蘄蛇,也就是蘄州產的白花蛇。這也是御藥庫里點名要蘄州上貢的藥材,但藥材市場上的蘄蛇實際上并不是蘄州產,而是來自于另外一個地方。李時珍知道了這個內幕之后,特意跑了一趟蘄州,不辭艱險的跟著捕蛇人去山上。
“老先生,不是我不愿意帶您去,而是那地方的確是太危險了。”捕蛇人看著李時珍,有些頭大。
你放心,我日常采藥,爬山還是有點經驗的。”李時珍呵呵道,“而且你捕蛇的時候我只會在旁邊看,絕對不會干擾你。另外,還有酬勞付給你。
捕蛇人接過銅錢“既然你是采藥人,那就跟我一起吧。”對于采藥人來說,翻山越嶺只是小事情,徒手攀崖也是常見的。
去找蘄蛇的棲息地是沒有路的,山勢陡峭,只能靠人力攀爬,從山中硬生生的踩出一條路來。看見李時珍雖然年紀大,有點氣喘,但一路都沒落下,捕蛇人也流露出佩服的神情。
“蘄蛇的尖牙是有劇毒的,要是被咬在胳膊上和腿上,只能把被咬的那只胳膊或腿給砍下來。要是被咬在脖子上和身上,就只能等死了。捕蛇人告訴李時珍。
終于到了蘄蛇出沒的一個山洞。洞口處怪石嶙峋,還長滿了石楠藤。這蛇就愛吃石楠藤的葉子。
捕蛇人讓李時珍在旁邊等,自己開始在附近找了起來。不久,真的讓他看到了石楠藤上盤著一條蘄蛇。
“你先別過來,我抓住后你再過來。”捕蛇人叮囑他。
李時珍并不懼怕,站在不遠處將捕蛇人的動作記下來,等到蛇被抓住后還大膽的上前觀察,贊嘆道“果然和其他地方冒充的蛇長得不一樣。”
最后,他根據自己得到的第一手現場資料,在本草綱目里終于寫清楚了這種蛇的產地、外觀、特性、如何捕捉和如何制藥等過程,非常的詳細。
而當這里面列出來的動物、植物、礦物等等都具有這么細致的描述時,那本草綱目其實就在李時珍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已經悄悄的超越了醫學的范疇這不就是一本明朝的博物百科全書嗎
“博物咸陽宮中有人在搜索這個詞,左傳昭公元年里說,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然也。博通萬物之意。在后世,此詞定是有所引申。
一群人將“博物”這個詞的含義結合上下文,倒也猜得七七八八。“只是沒想到,“博物在后世竟然也成為了一家。”諸子百家的“家”。
漢朝的董仲舒也在感慨。看來后世的百家爭鳴,絲毫不遜色于春秋戰國。
他倒是想要做到歷史上的那個自己,讓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董仲舒清楚的知道,自仙畫出現后,這一點已經很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