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差別簡直是嘖嘖。
世人知道林奈,而不知道李時珍,世人知道哥倫布,而不知道鄭和。就是因為我們近幾百年的科學發展史是不連貫的,甚至可以說是空白的。他們孤零零的冒頭,獨木不成林,而西方近百年的科學史卻是延續的,這些理論一直有人用,一直有人提,也一直有人在此基礎上再做創新,自然也就牢牢的掌握住了話語權。
牢騷發完,我們繼續。
后來,研究者們不再滿足于只描述動植物的外觀,他們開始研究與描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的內部結構,比如哈維的血液循環和維薩里的人體解剖等等。
他們還開始描述
天幕上忽然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圖像。
無數像是透明泡泡的不規則圓形、橢圓形的東西靜靜的漂浮。
它們有的有著光滑的壁,有的則粗糙無比,有的甚至還有著一根根的突起和小觸手。有的像是花朵,有的像是水母。
唯一相同的是,它們中間都有一個核。任何一個學過初中生物的人看到它們之后都會脫口而出
細胞
孫思邈和葛洪等醫生精神為之一振。
來了,來了
這細胞看上去和之前的病毒、病菌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狀,不像人間能有之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顯微鏡下面看到的
仙畫很快給了他們答案
r提到細胞,我們又要開始提到顯微鏡。正是因為顯微鏡的面世,才讓生物學進入到了微觀時
代。
之前我們說過,荷蘭的一個眼鏡商人詹森在1590年發明了顯微鏡。他和他的兄弟把放大鏡鑲嵌在了一個長的細管子里,就成為了最簡易版本的單式顯微鏡。不過那時候的放大倍數不高,也就610倍,最多也就是可以把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蟲放大,所以也被稱為跳蚤鏡。
詹森將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小心翼翼的放在黃銅打造的長筒中。
這長筒看上去倒像是單筒的望遠鏡。
“來,我試試。”詹森的父親摘了一朵花放在這單筒鏡下面,繼而驚訝的抬起頭,“哦,上帝你成功了。
詹森笑了起來,不滿意的打量了這個單筒鏡“但它還太素了一點點,要賣給那些貴族,得加上一些精致的雕花和珠寶才可以。
將作監的工匠皺起眉,他們見過后世的顯微鏡,因此也是將磨好的琉璃鏡鑲嵌在了長筒內。的確有放大效果,但是大概也就在幾倍的范圍內。
“你看他們用兩個鏡片,一個是中間薄,邊緣厚,一個是中間厚,邊緣薄。”有人眼尖的發現了不同,
“那我們下次試試再多做組合。”有工匠道,隨即皺起眉,“若是能知道那種無色透明的琉璃是怎么燒出來的就好了。
現在他們用的琉璃都是從西域胡商那里買來的,西域的琉璃透明度更高,聽說再往西邊走,應該就是仙畫所說的歐洲了,那里出產的琉璃還要更好。
少監已經讓胡商去搜羅了,也讓工匠去試驗了,或許過段時間就有。“哎,希望如此吧。”
而一些豪富和權貴們舒服的倚靠在榻椅上,笑道然也。這鏡筒要是做得更好看一點,我等是很愿意購買的。
誰不愛稀奇事務呢拿著它看看花看看草不好嗎
也有因為苦讀而感到眼睛模糊,要湊近書本才能看清楚上面文字的士人們怦然心動“這東西好,如果出了我肯定買不過,要是能不用手拿著就更好了。
手要用來翻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