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虎克,中文發音一字之差。前者牛津大學畢業并留校任助教,然后進入皇家學會,可以說一世順遂。但后者,五歲喪父、十歲喪繼父、年幼輟學、中年喪子喪妻,可謂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年輕的列文虎克穿著破舊的衣裳,背上行囊離開家鄉。他在眼鏡工廠里當學徒,認真的將玻璃磨成透鏡。
仙畫播到現在已經出現過很多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了。
但大多數的出身其實都很光鮮,世家出身、士人階級出身,再不濟也是職業家庭出身,吃喝不愁,還能讀上書去參加科舉。
像是列文虎克這樣苦逼開局的還真是第一次見。
這也讓天幕前各朝代的平民百姓們一下子就有了代入感沒有人能拒絕小人物逆襲的熱血爽文式故事。
各朝將作監的工匠們更是艷羨得要命。
“我也幼年喪父,中年喪母,還沒讀過書,怎么就沒能有這樣的運勢”有工匠嘟囔道。隨即就被人敲了一記。
比這個有意思嗎
而在科舉還沒有成為選拔人才慣例的朝代,比如秦、比如漢,甚至是唐。世家和士人階級的心情卻有些微妙。
漢武帝劉徹將朝堂中眾臣的神色盡收眼里,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忽然問道“這寒門之中也能出人才吶,眾愛卿說是也不是
眾臣能說啥,自然只能點頭稱是。
縱觀列文虎克的職業生涯,和科學和生物可以說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他輟學后先是去了眼鏡工廠打工,然后又去了布匹商店當出納。等到他回到家鄉時,就自己開了一家布料商店,而且還在市政廳找了個廣場管理員的兼職工作,可以說衣食無憂了,也就有時間來琢磨點別的了。
現在普遍認為,列文虎克應該就是被胡克的顯微圖譜所吸引,對顯微鏡和鏡片下面的世界產生了好奇。他在想可不可以用顯微鏡來檢查布料的質量,發現上面肉眼看不到的小破洞啥的,于是他就開始自己制造顯微鏡。
人家在眼鏡工廠打過工,有自己的一套技術。竟然就這樣讓他自己給琢磨出了高倍顯微鏡。列文虎克看著顯微圖譜上那些跳蚤被放大的圖畫,又轉頭看了看自己的布匹。
說干就干,列文虎克將雜物室布置成了小間小工坊,開始在里面重操舊業繼續吹玻璃,磨透鏡。
在吹玻璃的漂亮花火和枯燥無味的磨制中,列文虎克試驗了一遍一遍,終于做出了讓自己滿意的顯微鏡
他的顯微鏡和胡克的有些不同,胡克的顯微鏡看上去更復雜,還用了兩個鏡片。但他只是將鏡片鑲嵌到了黃銅金屬板上,而且非常的小巧,露出來的鏡片甚至不到一毫米。
將作監的工匠們早在列文虎克開始吹玻璃的時候就動起來了。
記下來了嗎
“畫了,畫了,我的記性你放心。”
“原來玻璃是這樣吹出來”有工匠注意到列文虎克是用一根長長的管子吹出來的玻璃,大為驚奇。
這鏡片居然這般小簡直就和豆子差不多大小,露出來的部分更像是米粒一樣。工匠們把自己印象深刻的點記錄了下來,等仙畫結束后他們再討論詳細。
有人忽然感嘆“這列文虎克也真是強,別人研究了那么久都沒做出來,他自己搗騰兩下就做出來了。
其他工匠也紛紛點頭,生出敬佩之情。
在工匠的世界里,評價標準非常的簡單,誰的活兒好誰就是老大,大家就都聽他的。
列文虎克在自己的顯微鏡下面,真正的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
他開始陷入到了癡迷之中,不僅觀察雨水、觀察牙齒,還觀察血液,觀察精子。他發現了細菌、發現了血液中的紅細胞,發現了精子中的精細胞。
列文虎克將一滴雨水放在鏡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