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儒生要這么支持蓋天說
因為“天圓地方”的這個概念,最早是孔子提出來的。
但是,他所提出來的并不是一個天文學概念。
曾參的弟子單居離來請教他“老師,我聽說天是圓的,而地是方的,是這樣的嗎”
曾參好奇的問“你是從哪里聽來的”
單居離說聽別人說的,但我也不能確認,所以才能問老師。
曾參笑道“若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那大地的四角豈不是就露在外面了”單居離若有所思。
曾參又道“當年,我的老師孔子曾說天道曰圓、地道曰方。但他實際講的是天地之道、陰陽之理。而不是我們肉眼所見的天與地。1
這一段出自于大戴禮記中的“曾子天圓”一卷。這里的曾子就是孔子的學生曾參。
可見,當時孔子聊的其實是形而上的思想哲學。但是呢,后來很多孔儒們就真的把蓋天說認為是對先賢圣人所言的詮釋
董仲舒在聽到仙畫提起儒生的時候,額角就重重的跳了一下。
經歷過以往好幾次重擊的他,發現自己如今竟然只是嘴角抽了抽,心中波瀾并不是太大。
另外一個講儒學的太學博士公孫弘幽幽的道“畢竟比起之前講的,這一次只是小小的天文,根本不足為提。
上次差點就說正是儒家導致華夏幾乎滅亡好嗎
現在只是小意思。
大概,這就是“反正都這樣了,那就這樣吧”的思想吧。董仲舒苦笑。
當然了,對于他這樣的一代大儒來說,這樣的想法也不過是在心中轉瞬而逝,身為本朝儒家學派的代表,該扛的還是要扛起來。
董仲舒想了一下,擰起眉頭。
他問公孫弘這個故事我知道,但是大戴禮記又是什么公孫弘也搖搖頭“或許是后世編撰的儒家典籍”如今的書還是太少了董仲舒感嘆。
雖然現在便宜好用的紙已經做出來了,大范圍的取代了竹簡,他也把家中的竹簡藏書都換成了紙書,頓時騰出
了好幾間房。但民間顯然是還需要時間來普及的。
書籍少,從古流傳下來的書籍就更少,很多時候他也需要去其他人家中抄書。
但抄來抄去,難免出現錯誤。
就像一個故事傳來傳去之后和原本的意思甚至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
公孫弘嗤笑一聲“這世上庸才何其多。還有一些學不到家的酸儒腐儒,聽十句記一句。說不定他們真認為,天圓地方的蓋天說是孔夫子說的。
董仲舒啞然,然后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公孫弘摸了摸他的山羊胡子,看著天幕,臉上流露出一些狂熱“咱們要是也有天幕就好了。”可以直接向全國講課可惜啊,這只能是妄想。
這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沒什么問題的。那會兒也沒什么測量工具,你覺得是這樣,我覺得是那樣,每一派都有每一派的支持者,這也很正常嘛。
但就如之前講的其他事例一樣,這一到后面就開始變樣走味了。到后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渾天說,蓋天說根本無法自說其圓。難道儒生們看不到這一點嗎為什么就一定要抱著這個理論不放手呢
一個是他們覺得這是先賢所說,不能反駁。還有一個,他們這讀傻了書的小腦子里覺得只有天圓地方才符合“周禮”中的尊卑觀念。
穿著龍袍的皇帝正在帶領著群臣祭天。占位非常的講究。
皇后雖是一國之母,但是必須站在皇帝身后一步,決不能和皇帝并行。
甚至,在各個場合的座位排次上、在左右之分上,都有著非常嚴格的尊卑之分。這些尊卑觀念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知道,儒家的核心有一條就是“禮”,遵禮守禮這個事情是很重要的。而他們所崇拜的周禮就有這非常嚴格的等級之分、上下之分、尊卑之分。
而蓋天說,天為上,地為下。陽為上,陰為下。這就是符合儒生們心中的等級尊卑之分。而渾天說,天是圓的,地也是圓的,那誰是尊,誰是卑,不好分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