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手腕上,一抬手就可以看到時間,這也太方便了他問落下閎這鐘表,咱們大漢可能制造出來
落下閎無言以對“陛下,張衡的渾象儀或可以一試。那這些報時的,臣暫時還沒有頭緒。
劉徹有些失望,但也知道這事還真不能強求“那你和尚方試試看。”
一旁的桑弘羊早就兩眼放光,這東西肯定很值錢
不僅是各郡的富豪們,說不定還可以賣到西域去
宋朝。
蘇頌也坐直了身體,手指習慣性的在椅子扶手上敲了敲鐘表他們是如何做到能做到那么小的
他做出來的渾象臺可是足足有兩三層樓那么高。
若是怎能把里面的結構做小,就像是那些可以立在地上的座鐘那樣,那的確是會方便很多,很多人家里都可以添置上這么一座。
此時仙畫給了他一個啟示,讓他立刻陷入到了沉思中。
直到他兒子蘇攜帶著韓公廉和他的助手袁惟幾匆匆來到了府里。蘇公,恭喜,恭喜。韓公廉和袁惟幾笑著拱手行禮,恭喜他仙畫留名。
蘇頌忙起身,對著韓公廉他有些慚愧“實際上,若是沒有你,這水運儀象臺根本建造不起來,我的作用還比不上你。”
韓公廉忙道蘇公折煞我了,我不過是幫了蘇公一些忙而已,不勝榮幸。蘇頌又對著兒子和助手板起臉你們怎么學的居然都復制不出來。
蘇攜和袁惟幾對看一眼,臉皺成了一團“父親,這東西真的特別難”
蘇頌劈頭蓋臉的把兩人罵了一頓,然后幾個人忽然又想起來為什么要重建這座渾象臺,想起了金國和南宋,氣壓陡然變得壓抑低沉起來。
但其實細究的話,擒縱器應該也不是蘇頌的首創。
唐朝的時候就有記載,天文學家一行,對,他的法號就叫一行,是個僧人,一行和梁令瓚一起制造的水運渾象就應用了擒縱器,可以做到自動報時。
一行與梁令瓚的水運渾象被置于武成殿前。
皇帝率領群臣正在觀看。
只見當水流注入時,齒輪被水力帶動,日升月落、星宿運轉,正好晝夜為一個周期。最妙的是,在頂端還有兩個木人,一人手持著鼓槌,一人手抱著撞木。當一刻鐘到達的時候,拿著鼓槌的木人就會開始擊鼓。
但一個時辰到達的時候,抱著撞木的木人就會撞響身前的小銅鐘,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音。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件精巧的事物而贊嘆不已。
從唐到宋,都達到這個水平了,但愣是技術失傳,愣是讓西方先發明出了鐘表,我也真是不懂。
唯有一聲嘆息。
明朝,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聲,他覺得自己仿佛、好像、似乎在哪兒見過類似的這么一件東西。
是哪兒呢
朱元璋冥思苦想,終于想起來了。
那是自己剛登基那會兒,司天臺的人送來一件事物,說是元朝留下來的精巧玩意
兒,還可以自動報時,
那東西的確是很精巧,而且非常的美麗,由一整塊水晶雕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