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夏小正里面有一篇就被認為講的是夏代的歷法,它記錄了一年里面十二個月的不同天象和氣候以及相關的農業生產。而孔子也說“行夏之時”,可見在夏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歷法,并且一直綿延到了周朝。
周朝的時候,各諸侯國很多也都有自己的歷法,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這也被稱為古六歷。
秦朝的歷法就是顓頊歷。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自然也要把顓頊歷奉為正統,推廣到
整個天下。然后,顓頊歷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漢武
帝前期。
顓頊歷的特點呢是以十月作為每年的開始。所以各位,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而不是正月初一。也不知道他們十月放不放新年假
秦朝
嬴政摸了摸自己的短須,有幾分滿意這仙畫中扮演他的伶人背影高大貴氣,倒是有幾分相似。
而且,又重新回顧了一下自己登基時的畫面,心潮竟然有些澎湃。
他身邊的李斯和太史令胡毋敬睜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后世的歷法有哪些改動,這東西可太重要了
“新年假是什么”公子高偷偷問大哥扶蘇。扶蘇也茫然的搖搖頭。
現在秦朝可還沒有假期這個概念,官吏們要是想請假,只能“告歸”,歸鄉的歸,基本就等于請辭回家了。
宋朝。
幾名士子正在論道,一邊是仙畫出現后已經變得越來越少的崇古派,他們往往固執守舊,依然認為圣人之言不可逆,古制不可違。
而另一邊的人數明顯更多,思想要更加開放。
有人就呵呵笑兩聲,對崇古派道“既然你們要崇古,何不向各位大人諫言,讓歷法也按照這古六歷來呢
話語中的嘲諷之意溢于言表。
另一人附和道“那可不就成了西漢張壽王了”
張壽王想要改舊歷不成,最后被彈劾下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聞言,在場人都哈哈笑起來,只剩下幾個崇古派臉上青一陣紅一陣。
顓頊歷經過了幾百年,到漢武帝時已經不太準了。漢朝的星官們正在如常的觀測星象。但此時他們卻眉頭緊鎖。
今天是初一,每個月的第一天,按照月相來說應該是朔月,本該看不到月亮的,但此刻天空上卻懸掛著一彎弦月。
有星官問出來“是歷法不準,還是月象有異”
如果是前者那還好說,如果是后者,那可就不太好了,到時候若是給不出合適的解釋,恐怕天子震怒,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為首的太常令一咬牙“待到望月的時候再看。”
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初十五或者是初十六,天上懸掛著的應該是一輪飽滿的圓月。
但這一次,不用
等到望月,在初十二和初十三的時候,滿月就到來了。而等到了初十五,月亮早已經變成了漸虧的凸月。
中間并無什么異常發生。
太常令和星官們松了口氣“看來是歷法不準,而不是天象異常。”歷法不準好辦,向朝廷上諫重修就好了。
當時擔任太史令的是司馬遷,他那時候和漢武帝還沒鬧翻,算是君臣相得。
漢武帝讓司馬遷、鄧平、落下閎還有民間的唐都、侯宜君等人一起來制定一部新的歷法,這也
是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以國家的力量組織編撰歷法。1
寬敞的大殿內,漢朝最厲害也是最聲名遠揚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都集中在了這里。他們分為了很多組,時而激烈爭吵,時而和諧討論。許多的天文儀器和紙墨都堆積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