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即使是封建時代的帝王們都被常凱申的這手騷操作給震驚到了。
李世民手往桌子上一拍“竟然不提前告知民眾疏散”即使是現在,也沒有這樣視百姓為草芥的。
假使在他的治下,有哪位官員敢做出這樣的事情,撤職殺頭都不足以泄憤,非得要誅九族才行。李靖分析道所以,后面的戰役他們就輸了。
除非是胡人入侵,否則兩軍交戰的時候,普通百姓向來是對戰場避而遠之的,誰都怕死。像這樣推著小推車去援軍的,只有是對對面那一方深惡痛絕了。
李世民環視一圈殿中眾人,意味深長對百姓仁義,就是對自己仁義。
殿中的貞觀武將們一開始受到了高仙芝的教育,現在又受到了這個教育,紛紛在心中警醒,以后要記得約束自己的部下,行事不能放肆。
當下趕緊拱手行禮“臣等遵命。”
百姓們更是咬牙切齒。
扒堤壩就算了,居然還瞞著附近和下游的這些人,是恨他們死得不夠早吧若是撞上這樣的將領,真不如反了算了“就是咱們平民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么”
這樣的人就真該下十八層地獄
一時間,群情激憤。
尤其是住在黃河下游兩岸的,更是恨得牙癢癢。洪水無情,可這是人禍,不是天災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還只是生氣的開端
這些都是后話,實在生氣所以多說了幾句。咳咳,其實今天要說的是北宋的黃河改道。
這也是黃河的第三次改道。
可以說,這次改道,也注定了北宋的興亡,甚至讓它之后的朝代也深受其苦。
在北宋之前,大規模的治理黃河還是東漢時期,水利專家王景將黃河導入山東省東營市入海,保了黃河的七百年太平。
到了北宋,黃河的泥沙又開始不堪重負了,開始發一些不大不小的小洪水,然后河道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偏移。
有個叫李垂的官員就發現了這一點。
北宋的朝堂上。
一位大臣不慌不忙的從自己懷里
掏出奏章“官家,臣日前看到一篇文章,關乎我大宋國運,臣懇請官家和諸位同僚一起觀之。
他這么一說,大家都來了興趣。
那位大臣展開文章,上面寫著碩大的導河形勝書幾個字。大臣開始侃侃而談。
大意是,這位叫李垂的小官,發現黃河竟然開始向北發生偏移。事關重大,最后皇帝便召了李垂來覲見問詢。
官家,北邊可是遼國所在。若是黃河真的改道從北邊入海,那豈不是就移到了遼國境內咱們和遼國之間天然的屏障就憑空消失了”李垂滿懷憂心的道,而且遼國若想要舉兵南下,直接從黃河走,不過幾日功夫就可以到達東京城
“官家,這是關乎國運的大事啊”李垂痛心疾首道。
皇帝端坐在御椅上,待他看過輿圖之后,也陷入了無限的憂愁中。這這可如何是好
李垂斬釘截鐵的道為今之計,唯有治河,讓黃河不再往北流,得讓它往東流,離遼國越遠越好才行
趙匡胤一聽到北宋,耳朵頓時就豎起來了。
要說,他和朱元璋還不一樣。他是真心感謝仙畫,要不是它提醒,自己可能到了地底下都不會瞑目。
現在,他有信心局面已經離之前的那個結局遠一些了。
就連各地的牧馬監現在都在大力的培育良馬,那些儒生們根本不敢吱一聲金軍南下的大刀還在頭頂上懸著呢。
那今兒仙畫又是提醒什么
是不是趙光義那些不孝子孫們又給北宋找麻煩了他聽了半響,沒想到聽到了黃河居然會改道北上的消息。這他思量一下,對宰相趙普道“這李垂所言,似乎還挺靠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