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都會有鷹派和鴿派。
主張求和的鴿派有些人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既然這些蠻族胡人不會種地,那就教會他們種地,能吃飽喝足了,難道還會這么頻繁的南下打草谷
何必非得要打打殺殺的呢
但此時仙畫說的這個觀點讓他們心中的想法和主張全盤破滅了。
不降水怎么種植
即使是學會了方法,但是產量不高依然不行啊,可能依然還是吃不飽,還是得來打劫啊
漢朝。
漢武帝劉徹忍不住看著群臣冷笑所以,匈奴是必須要打的之前反對打匈奴的臣子們清了清喉嚨陛下圣明。心中委屈,他們早就知道了呀,早就改變主意了呀,現在還提這茬干嘛
唐朝。
李靖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就算是要懷柔,也得先讓他們怕了才能施以懷柔手段。”
不然誰理你呢
而且,那邊雖然降水少,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種植。不然衛青去打匈奴的時候,從匈奴腹地的趙信城繳獲的大量糧草是從哪兒來的
李世民與突厥各部打了那么多年,知道西域那邊的情況復雜,不能一概而論。簡單來說,靠近中原的部落善于種植,而遠離中原的部落耕善于放牧。
一琢磨,還真是大致圍繞著那降水線而來。
不過有一點,李世民是贊同的。
農耕和游牧就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除非大規模的遷徙,否則很難讓兩者完全相融。現在就有好幾個突厥部隊遷來了中原,這些年過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中原人也沒什么太大區別了。
但顯然這不能適用于整個西域。
大唐采取的辦法是設一都護府放那兒,但具體的管理就讓那邊自治,該干嘛干嘛,管不來。
不過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這種模式的壞處,那就是對中原王朝的忠誠不夠。假如有一天大唐衰敗,那西域各部肯定會生出叛心。
魏征顯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問出來大家心中所想那后世的朝廷是如何同時管理農耕和游牧兩者的呢
戶部尚書房玄齡善于計算,對
經濟還是敏感一點,此刻幽幽的道“他們都已經取消了農業稅,可見已經不靠著耕種而活了。
大家一想,好像也是
然后李靖也幽幽的道“而且他們的路那么寬那么直,連山里面都有。即使有叛亂,估計一兩天,主力大軍就能到達目的地。
大家麻了。
這種方法,學不了啊
仙畫正好也提到了這一點
至于咱們現在能做到,那是因為第一現在大家的生活已經不是單純靠農業和畜牧業來吃飯了,西邊的礦業和乳業還有一些其他產業發展得可好了。
第二,國家對于經濟落后的地區以及產值較低的產業,比如農業和畜牧業都投入了大量的補貼。
這一方面,就不再擴展了。
咱們繼續回到氣候上來。
有個研究發明,平均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華夏的年降水量平均就要下降約100毫米,而且越往北去下降得越多。
越冷越少雨。
說到冷,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小冰河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