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出現的第一條鐵路應該是1865年英國人杜蘭德在宣武門外建立的一小段鐵路。
或者說,這其實就是個模型,因為它只有五百米。
杜蘭德還從英國搞來了一個小蒸汽機車,讓它每天在這鐵路上跑來跑去,吸引了一大批人前來觀
看。
這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太后,這是擾亂民心,迷惑眾生之舉一定要拆除。朝臣們義憤填膺。
不錯,如此怪獸豈能出現在華夏的土地上
城中之人日日被這怪物所驚嚇,魂飛魄散,長久以往,擾我大清國運,必將發生大變故。懇請太后將其拆除。
只有李鴻章有著不同的意見“此乃鐵路與火車,西方的洋人用它來運送貨物,十分便利。微臣倒覺得可學習之。
可惜,慈禧選擇了前者,打算拆除他。
那么,問題來了,杜蘭德不愿意。
這可是我花了真金白銀建起來的
他本就沒取得建造鐵路的許可,但誰讓他是個外國人呢
最后清廷無奈,只能花了285萬兩白銀從杜蘭德手上把鐵路給買了下來。一買到手,就拆了。
這背后的本質其實和宋朝明朝時遇到的一樣,到底要不要變法,到底要不要引入西方的現代科學與技術。
至于百姓,不背這個鍋。除了一些老人和頑固派之外,他們并不傻,初見可能覺得害怕,但習慣了后自然能接受。后來上海的怡和洋行也偷偷的修了一條鐵路,車票賣得挺貴,但依然每天都客滿,可見當時的百姓們對新鮮事物其實也抱有著很大的好奇心。
然后,這條鐵路也被清廷花了27萬兩白銀買下來后拆掉了。兩次加起來快60萬兩白銀,這相當于當時一個窮省半年的gd
嘖嘖,對當時的洋人來說,修個鐵路然后賣給清朝,那可真是包賺不賠呀還冒著風險賣什么鴉片呢
真有錢,罵清廷
洋人,耀武揚威
百姓以仙畫為例
誰還記得當時的聯合國大會上,敘利亞大使那讓人心酸的
樣子嗎
當時,清廷的大使也是這樣的。
當時擔任駐英大使的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他的助手是清廷派出去的留學生林泰曾,這位后來也是北洋水師鎮遠艦的管帶。
英國的記者們圍著曾紀澤和林泰曾。相機的鎂光燈一直在閃爍。
請問曾大使,為什么你們的朝廷這么害怕火車他們不知道火車是用來乘坐和運貨的嗎曾大使,你是否也覺得鐵路和火車代表了不詳您坐過英國的火車嗎
請問曾大使,大清國是不是以后也不打算進入到現代文明社會
曾紀澤和林泰曾被問得面紅耳赤。
林泰曾忍不住停下來,用流利的英語回答“現在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在不久的將來,鐵路一定會暢達華夏大地
怡和洋行的鐵路雖然被拆了,但是李鴻章卻一直把這件事情記在心里。
李鴻章雖然有著自己的歷史局限性,但當時在朝臣中,他的確算得上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怡和洋行鐵路事件之后,他一直積極的推進清朝修建鐵路事宜,但都沒有得到回應,反而被各方攻訐。
李鴻章索性就學著怡和洋行,明著建不了,那咱也偷偷的建吧。
這算得上是華夏第一條真正自己建的鐵路,唐胥鐵路。從唐山的開平煤礦到胥各莊碼頭。當然,李鴻章對朝廷說的是修公路。
唐胥鐵路上的蒸汽機車,被命名為“龍號”。
龍號的機頭兩側有著小小的金色騰龍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