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熱氣蒸騰,食材在鐵鍋里各種翻滾。
廚師明顯是老手,看都不看調料罐,用勺子憑感覺舀了一點。雪白如沙的鹽粒撒入鍋中。
炒菜、燒烤、面點,各種美食閃過。
吃的
當一盤盤的美食出現在天幕上的時候,大家立刻就忘記了剛才被巴黎綠和鉛所掌控的恐懼,又變得喜笑顏開。
“還是他們會吃。”
“別說,炒菜還真好吃,就是費油。”炒菜和鐵鍋已經逐漸變得普及,至少各大酒樓和食肆里是都備了的。
不能天天吃,偶爾吃一次也好啊。
有人終于關
注起了這一段畫面中的主角“你看他們的鹽,可真好啊又白又細,看上去和雪一樣。
人家那是精鹽,咱們是粗鹽,可不能比。
粗鹽雜質多,又苦又澀,但勝在便宜。大多數人吃的都是粗鹽。此時看了如雪般細白的鹽,不免有些眼紅羨慕“哎,要是能吃上這么白的細鹽就好咯。”
誰能想到,它們的單質其實都是一種劇毒呢就拿現在咱們用的食鹽主要成分氯化鈉來舉例好了。,嘖嘖,彈在一戰的時候可謂是臭名昭著,后來被聯合國封殺,嚴禁在戰場上使用。
氯,元素符號c。
排在元素周期表里的第十七位。
其實,在聯合國之前,1899的海牙公約就禁止各國在戰爭中使用帶窒息性或者是帶毒性的投射物作為武器。但是那時候秩序混亂,一些野心國家偷偷研究也沒人管。
清末民初時的華夏就沒少受這個罪。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天津。
天津城中,武備學堂的90多名學員打算堅守不撤,但八國聯軍點燃了武備學堂的火器庫,爆炸聲里,90多名學員無一幸存。
趕過來查看的清軍,悲痛之余,也不打算撤退了,直接將大炮對準了租界。義和團的士兵們也趕過來,和清軍聯手,殺向了租界。
當時的直隸總督裕祿心一橫,不顧朝廷搖擺的態度,站在了宣戰的這一邊。他將清軍的兵器分發給了義和團的士兵們。
“當此國難之際,我大清子民當一致對外,奮勇殺敵,抵御外侮”
他們在天津城死守。
一開始兩邊實力相當,兩邊都傷亡慘重,且明顯聯軍的火器更猛。
八國聯軍使用了一種叫做“列低毒炮”的武器,炸開后,綠煙彌漫開來,城內的清軍和義和團士兵們開始覺得胸悶、窒息。
史料記載“彈子飛來無活命,得聞氣息也喪生。”這成為了壓垮天津守軍的最后一根稻草。天津淪陷后,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天津河水染成赤紅。
這個列低毒炮不知道是用什么制成。但一戰時,德國化學家哈珀,對,就是那個研究出了氮肥的哈珀,折騰出了彈。
攻打天津時的列低毒
炮是英國人制的,現在他們的士兵卻也遭到了彈的侵襲。德軍在戰場上釋放了一種黃綠色的煙氣。
他們全副武裝,甚至還戴了防毒面罩。
但英法聯軍卻毫無準備,最后,他們的士兵在這些黃綠色的煙霧中活活窒息而死。
但德國殺敵一千也自損幾百,死于的也不少。
哈珀從此遭受到了良心的譴責。更戲劇的是,在二戰中,他所發明出來的彈被納粹用在了滅絕自己所在的族群之上。
所以,這種擁有震懾性的武器橫空出世,才顯得更加重要。
天下的士人們唾罵道“背信棄義,小人之舉”
當看到最后的時候,血氣方剛的學子們甚至冷笑兩聲“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他們當然知道大部分人是無辜的,但是看到華夏的后輩們被人以小人手段屠殺的時候,情緒激動之余也顧不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