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戰亂的場景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更讓人覺得戰栗的是,他從中察覺到了一種歷史轟然向前行,凡夫俗子站在面前毫無招架之力的無力感。
該如何破局
天幕無情,仙畫還在繼續
宋太祖趙匡胤本來就是軍鎮出身,他很害怕其他的軍將也學他,所以重文輕武,實行“以文治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新帝登基。
在禮部官員以及宗室族老的陪同下,他來到皇宮的一處密室。
密室里立了一塊碑。
負責祭祀的皇室族老肅然道“官家,此碑乃太祖陛下親立,還請官家記在心中,恪守祖宗家訓。”
新帝肅然行禮,跪拜于前。
所有人遠離。
只剩一禮官以悠長語調恭讀
誓詞
“其一,
柴氏子孫,
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新帝叩首。
整個宋朝,士大夫或者說讀書人的地位的確很高,而且因言獲罪的極少。
就好像蘇軾的烏臺詩案,若是放在明清,那肯定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好在他生在北宋,也就只被下放,最后還起復了。
據說在趙匡胤在位時,有翰林學士醉后思念前朝君王周世宗柴榮,趙匡胤也沒有追究他的罪過,只是擺擺手說他喝醉了,讓他去吧。
可見,當時的環境氛圍是很寬松的。
而只有這樣寬松開放的環境,文化的發展才能更加蓬勃。
陳寅恪就曾經說過,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
武周。
太平公主嗤笑一聲“周世宗柴榮,柴氏子弟”
從小生活在權力中心的她,即使是用自己的腳趾蓋想都能知道,想必這趙匡胤的江山就是從這柴家手中奪來的。
而且,估計奪來的手段應該還不怎么光彩。
武則天淡淡道“即便如此,也能稱得上一句大度。”
如此,才能收復那些舊臣的心。
即使是裝的,也裝得挺好。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武則天沉吟道,“倒也有利有弊”
利,自然是人才薈萃,有利于社會文化和思潮的發展。
弊嘛,那就是皇權的大幅度被削弱。
一時之間,她也不好衡量到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
但天底下的讀書人卻紛紛對宋朝投以羨慕的神色。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啊
尤其是那些政治管控力度大,讓人不敢私下議論朝政的時代,士子們簡直羨慕得要流下淚來。
北宋。
趙匡胤臉色古怪,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這碑他心中想過,但還沒真正的實行呢
結果現在就這樣被仙畫給爆出來了
有一種心底秘密被一下子揭開的尷尬和羞恥之感。
尤其是,這里面還牽涉到了與柴家的一段往事。
這下,怕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豈有此理
他越想,臉色就越黑。
其下的官員們均謹慎的眼觀鼻鼻觀心,主打一個裝沒聽到,嚴格控制好表情,免得一不小心就觸霉頭。
有了這樣的一個背景,文官集團掌權的大宋自然也更看重教育。
整個北宋史上,就有三次興動,平民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