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這種官學的規模,朝廷都已經投下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說后世,只說要做到這北宋這般,需要的金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比打匈奴這事兒要少。
劉徹決定明天迅速召來桑弘羊,找他好好的聊聊。
錢啊,錢似乎永遠是不夠的。
武周。
武則天也頗為欣賞北宋對教育的投入。
“人往往短視。若一件事情需要不停的投入金錢,然后要在十年后甚至是幾十年后才能得到回報,那恐怕沒人愿意來干這件事情。”
但朝廷不行,朝廷必須來干。
所以,這就很考驗君王的戰略眼光。
武則天對自己的眼光很有信心,并且已經陷入到了自己的思緒里,輕聲道“劃撥學田,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比撥給寺廟道觀要好。
自從仙畫出現后,她就很少再像以前那樣去研習道法和佛法了。
那些原本火熱一時的道觀和寺廟在這兩年也慢慢的沉寂了下來。
原先頗受她寵信的一些道長和大師也托人想要來繼續獲得一些關注,但武皇不為所動。
比起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她找到了更有意思的,更能讓自己心中成就感填滿的東西。
范仲淹從應天學院畢業,十年后,正在為母丁憂的他應當時的應天知府晏殊的邀請,回到了應天書院當山長。
在他的管理下,應天書院的風氣為之煥然一新。
這天的應天書院,學子們整齊的聚在一起,還有各位老師博士們。
范仲淹站在最前面,讓工人把高高懸掛著的校訓牌匾給卸了下來,那牌匾上寫著四個字天下同文。
卸下來后,工人又將新的校訓牌匾掛了上去。
大家抬頭看,在紅色綢帶之下的牌匾上,有著幾
個大字以天下為己任。
范仲淹悠悠道“以天下為己任,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期望。如果你們以后成功的踏入仕途,那就要在其位謀其政,即使日后你們不在廟堂而在江湖,那也要記得為天下百姓仗義執言。”
周圍的學子們神情肅然的點頭。
不僅給學子們建立了價值觀和品格標準,范仲淹在學業上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
他幾乎是住在學校里,和學生們同寢同食。
若是那些沒有上晚自習,還提前睡覺的學生被他發現了,那就會迎來課業抽查,回答不上來,就要挨罰。
就這樣,應天書院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四處游學的窮書生都從四面八方來投奔他。他會接濟這些貧苦的學子,有時還會在書院里給他們找點兼職來做。
范仲淹只是執掌了兩三年書院,卻將它推到了“天下四大書院”的行列,培養了大批的能臣大儒,世人評價“使天下庠序規由此而興”。1
而在離開書院,回到朝堂后,范仲淹就開始了自己“慶歷新政”的推行,在新政里,關于教育改革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要詔令各州縣興學,還要改革太學,以及改革科舉制度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要興學。
在他的帶領下,各地興辦起了官學以及各種私學書院,書院開始進入到繁榮期。
范仲淹離開應天書院幾年后,去蘇州當了知府。
他買下了一塊地,叫南園。
風水先生對這塊地很滿意,對他道“大人買的這塊地,風水絕佳,日后您家中必然世代公卿。”
范仲淹腦海里靈光一閃“既然這樣,不如就將這塊地用來辦府學吧,必然文風興盛,這可比只富貴了我一家要來得更好。”
風水先生“大人高義”
范仲淹就在南園興辦了蘇州府學。
鏡頭一轉,來到了千年之后,蘇州府學掛上了“江蘇省蘇州中學”的牌子,穿著校服的年輕男女背著書包,臉上帶著歡笑出入在這文風興盛之地。
可以說,范仲淹走到哪兒就在哪兒興學,并且廣邀其門生前來任課。所以,即使后面慶歷新政被廢除,這些建立的學校也都保留了下來,為接下來華夏的數百年地方教育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