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貿易戰這件事情來看,管仲就很擅長于用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
在管子里還曾經記錄了一段他和齊桓公的對話。
管仲站在巨大的齊國地圖面前,對齊桓公道
“君上請看。”
這地圖上清晰的標出了大大小小各個諸侯國的位置。管仲指向齊國
“齊國就處于交通要道,四通八達,南來北往都要經過這里,這是咱們的優勢。”
“其他諸侯國的人來到這里,他們要吃齊國的糧,用齊國的幣,還會將財物以及好馬好布帶過來。只要我們發揮這個優勢,再掌控好物價的高低,那天底下的財物貨品都會歸我們所用。”
管仲的眼神意味深長
“君上,善于治國的人,要學會役使即使不屬于他的臣民,還要學會使用不屬于他的貨物。”
這段對話完全顯示出了管子的經濟學水平。他看重商業貿易,想要把齊國打造成為商貿中心,而且還懂得通過調節物價與供需關系來實現國家財政的收入。
朋友們,這就是亞當斯密國富論里面的內容啊
“國富論這書的名字好。”
帝王們和掌管著財政大權的官員們見獵心喜,可惜只能看到名字看不到內容。
李世民感慨道“若是天幕能夠將后世的書籍傳送到現在的時空,那就好了。”
就像是讓他們選擇主題一樣,也可以盡情的選擇書籍。
不過,他又想起講物理里面提到過的什么高維、低維,又啞然失笑。
若真能做到,恐怕晚上就真的睡不著覺了。
仙畫剛開始那一兩年,宮內的護衛都翻了一番,直到現在才稍稍放松。
李世民估計其他時空的帝王們應該也是如此。
秦朝。
嬴政意味不明的輕輕哼了一聲“看來后世對管子的確是評價頗高。”
李斯本來想回一句,管子確實乃治世之英才,圣賢大能,但忽然心中一頓,想到了什么,于是就將快到嘴邊的話給吞了回去,
果不其然,又聽到他的陛下淡淡說道“不知后世對商鞅是何評價”
嬴政是真的好奇這個。
因為商鞅的理論和管仲是完全不同的。
管仲講“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而商鞅講“愚民”。管仲重商,而商鞅重農且抑商,不僅限制商人的營業范圍還重征商稅。
如果后世覺得管子說的是對的,那商鞅豈不是是錯的
可他的政策卻依然是如今大秦的國策當然,經過這幾年仙畫的熏陶,也松動改變了不少。
李斯不語,何必觸霉頭呢
扶蘇出列“父皇,商鞅之策的確讓我大秦走到了現在。世人說得失,有得必有失,豈有完美之策只看在當下,到底是得更多還是失更多罷了。”
嬴政的
臉色柔和了不少。
扶蘇卻忽然想到剛才仙畫讓他琢磨了一會兒的話“就好像剛剛所說,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兒臣是否就可理解為在當時的大秦來說,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制度與政策”
它們是適配的。
但照這句話的含義,它們也需要隨時的變化,不然就會變得可能不再適配。
扶蘇陷入到了沉思,錯過了嬴政落在他身上帶著幾分滿意的眼神,以及周圍臣子們的滿意甚至是欣賞之色。
李斯默默在心中對扶蘇加了幾點忠誠度。
雖然霸氣不足陛下,但似乎也頗有幾分乃父之風了。
由此可見,管子的思想非常超前,他甚至還組建過區域性的關稅同盟體。
葵丘會盟。
齊國邀請了魯、宋、衛、鄭、許、曹等諸侯國在葵丘相會結盟。
諸侯與士卿們連日討論一些關鍵事務。
管仲作為齊國的丞相,對商業很看重“我等難得齊聚一堂,趁此機會,自然要定下賓旅與糧貿相關,立下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