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開始了,又開始了
至于什么獨尊儒術,現在董仲舒想都不敢想。
不過他倒是對現在還沒有發生的“鹽鐵之議”有了幾分興趣。
到底發生了什么,才會成為轉折點
鹽鐵之議,就是討論鹽鐵到底要不要收歸國營的一場會議,會議的核心人物是霍光和桑弘羊。我們現在一提到鹽鐵專營都會覺得這是漢武帝時期桑弘羊提出來的,但實際這是管子的首創。
這個和他向齊桓公提出“鬼神稅”應該是同一時期。
畢竟,就要那么一點谷子和小魚干,可撐不起一個強盛的霸主國家。
還是得落到鹽和鐵,這兩樣天下人都離不開的大宗商品上。
齊桓公在殿內走來走去,對管仲道
“寡人想要按人頭收稅,你
說子民會與寡人離心離德,寡人想要收樹木和牲畜稅,你說這是伐生殺生。可如今,國庫空虛,可如何是好”
管仲胸有成竹的道
“君上不要擔憂,在下自有對策。”
他微微揚起頭,對齊桓公道“唯官山海為可耳。”
齊桓公一愣“官山海”
海王之國,謹正鹽莢。
將山林湖泊以及其中的礦產資源都納入官營,自然可以充盈國庫。
這里面,最關鍵的就是鹽和鐵。
管仲向齊桓公舉例“每個人都要食鹽,十口之家就有十人食鹽,百口之家就有百人食鹽。一年下來,一個成年男人食鹽五升少半,女人食鹽三升少半,少年人食鹽二升少半。君上,您算算,如果將鹽收為官營,可以得到多大的利”1
“鐵,亦如此。”
齊桓公的眼睛越來越亮。
到了西漢,漢武帝愁著打匈奴沒錢,于是,他讓他很信任的臣子桑弘羊給他想辦法。
桑弘羊呢,本身就是商人之子,對經濟和商業比較有天賦,他自己爭氣,小小年紀就因為聰慧而聲名遠揚,從而被漢武帝他爸給選中成為了劉徹的陪讀,君臣感情很不錯。
他后來就成了大漢的財政官員。
桑弘羊接到任務后想啊想,要怎么才能給國庫摟錢呢
他想起了管仲的這個做法。
不過呢,和咱們現在的國企央企的形式不同,他主要是鼓勵民間老百姓可以自行生產,然后朝廷按統一價購買,禁止私自出售。
想想也正常,畢竟那時候朝廷也沒有企業,而且產鹽的效率也很低。
西漢各個郡縣都有設鹽肆。
每日都有人將自己煮好的鹽挑到這里來賣,鹽官和他手底下的人查看無誤后就稱重收下,錢貨兩訖。
賣鹽的人出門后被旁邊等候已久的人喊住,向他打聽。
“我們也想要煮鹽來賣,就是不知道這事情靠不靠譜,想要問問您。”
賣鹽人見他們穿著破舊,臉上掛著忐忑而帶著點諂媚的笑容,心中憐憫,知無不言
“你們去鹽官那里登記,可以領到工具。煮鹽就是累,然后價格也不高,朝廷規定的統一價,而且煮好的鹽只能賣到這里,不允許私自販賣,否則就要被處以重刑。”
“他們這些鹽官鹽吏,雖然也有所克扣,但總的來說不敢做得太過。”
“利潤雖微薄,但好歹有個進項不是”
詢問的人不停的彎腰“多謝小哥。”
心中打定主意,等會兒就去找鹽官也領一副工具。
鹽鐵專賣的政策立刻給大漢的國庫帶來了巨額收入。打匈奴也不用擔心沒錢了。
自鹽鐵專營提出來之后,漢朝往后的朝代基本都是這樣操作的。
因此帝王和君主們很是感激管子和桑弘羊,想了個好辦法呀
明朝。
張居正感慨道“世人皆道他為亂國酷吏,但我卻認為他是興利之臣。”
他的案頭上常年擺著桑弘羊的鹽鐵論,每看一次,都能夠有新的感悟。
張學顏是張居正的追隨者,兩人的觀點自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