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很快就吵起來了。
只有一部分人注意到了凱恩斯那句名言,人們尤其是商人們大笑起來
“說得對錢就是這么的重要。”
“沒有錢,哪來的動力”
“可恨現在的那些讀書人,根本不懂得這個道理”
“不不,不是不懂,偽君子而已。”
金光閃閃的場景他們也看得很癡迷,甚至有人忍不住吞了口口水,還擦了一下嘴巴。
“這么多金磚啊”
即使是巨富們看到這么多金磚也有些失神。
唯有一些財政官員,譬如劉晏、夏原吉、張居正等立刻恢復了神智。
“這就是準備金吧”
“發行貨幣的百分之十”
他們是真準備啊
但這的確是可以避免發行過多的一種手段,能讓民眾覺得放心不少,信任感陡生。
“懷特說得還真沒錯,朝廷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其實都是經濟問題。”劉晏啞然失笑,“如果有了錢,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您更傾向于哪一邊”他的幕僚和下屬笑問。
劉晏沉吟一下,認真回答“超脫于各國的貨幣,這個太難了也太理想化了。懷特的明顯可操作性更高,也更實際。”
“況且,誰的兵馬更強壯,誰就更有發言權。”另一個時空,張居正同樣在分析,“懷特的勝利是理所當然的。”
他想起自己即將面對的豪強階層,略瞇起眼,開始考慮自己這一方所擁有的軍事力量,看看自己的拳頭到底大不大。
是不是可以“以理服人”。
這個想法一掠而過,張居正哼了兩聲“這美國可不是什么好相與的,他們確定這些黃金還能拿得回去”
“而且,如果后續發行更多美元,難道還要源源不斷的送黃金過去”
這簡直就是給對方送
錢啊
而且,簡直就是綁架了全世界。
張學顏有些猶豫“應該不至于如此囂張吧”
說好只是存放,而且這么多國家,總得要顧忌一二。
說個好笑的事情,這些黃金在美聯儲的地下存放了六七十年,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曾經想要去看看它們到底怎么樣了,結果,它的提議被美聯儲拒絕了
居然被拒絕了
德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開始擔心了,這8100噸黃金真的還在嗎
他們計劃先取回150噸黃金,結果美國人拖拖拉拉的只給了5噸,而且包裝還與之前運去的不符。
并且,從德國提出要取黃金之后,國際黃金市場就出現了巨量拋售黃金衍生品來換取實物黃金的動作。代表著什么,不言而喻。
德國的要求他們還理會一下,什么委內瑞拉之類的國家要求取回,人家壓根不搭理。
只能說,這不要臉程度還真符合漂亮國一貫以來給人的印象啊。
真是替咱們國家的600噸表示擔心。
說回正題,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遭遇到了一個問題。
經濟學家特里芬接受采訪的時候說
“這里面其實有個悖論。”
“世界經濟繁榮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美元,我們的印鈔機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可是黃金卻還是那么多,沒有增加過。”
“而美元卻要維持自己的幣值穩定。”
“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這個問題很嚴重。
70年代,漂亮國總統尼克松索性就直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那他勢必就需要找到下一個掛鉤的產品,那就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