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當然要提咱們七十年來的經濟發展。
從窮得家徒四壁、一清二白到成為gd世界第二,我們用了61年。
有段時間很流行那種從統計圖表看xx幾十年變化的視頻。
路小柒就很愛看這個。
她在做這段的時候索性就放了一個最近二十年全世界gd前十國家的快速圖表視頻,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原本不在榜上,然后隨著時間的變化終于從“查無此人”到登上了前十。
然后gd數字以極快的速度在向前發展,最終逐漸攀升到第二的位置。
用理性客觀的數據呈現出來的卻是熱血畫卷。
天幕下的百姓們也看得莫名的激動。
“趕上來了,趕上來了”
“第二了”
“哎,要是能直接到第一就好了。”
“那得夠無恥。”有人感嘆道,“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那也只是一時。”有學子不認同,“還是要行事坦蕩,光明磊落才能走得更穩。”
也有戶部的一些官僚老吏以及民間主管財務的一些掌柜管事,面帶苦色
“這圖表看上去的確是清晰了然,只是太難些”
現在上頭都在要求一些數據要用圖表的方式的來呈現,讓他們苦不堪言。
他們還要從頭開始學阿拉伯數字,學如何根據算學來制作圖表,花了好大的功夫。反倒是一些剛接觸這個的年輕人,接受程度很高而且學得也很快,他們羨慕得很。
天幕上,仙畫還在繼續
在前期當然有很多的曲折和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好在都即使的改了過來。每到了危急時刻,中華民族總有能力挽狂瀾的人出現,這是一種幸運。
回顧過去,做得最有遠見也最有智慧的一件事,那就是初代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居然在當時那么窮的情況下,還能給咱們規劃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這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超級牛
而且要知道,當時西方國家對咱們實行的可是“經濟制裁、貨物禁運”的政策。
70年代的時候,我們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出現了裂痕,美國總統尼克松想要拉攏咱們,于是通過乒乓球賽的契機開展了訪華之旅,打破了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孤立政策。
中國,開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了。
這里面還有個小故事。
身材矮小但睿智的老人去日本進行訪問。
按照行程,他去了當時已然是世界級大企業的豐田汽車的車間里參觀,看到了里面先進的生產線以及井然有序正在忙碌著的工人們。
他問一旁陪同的豐田經理“你們一個工人一年可以生產多少輛
汽車”
經理回答“平均下來是94輛。”
老人一愣,風趣的道“比我們多93輛。”他喟嘆一聲“我知道什么是現代化了。”
鏡頭一轉,當他回到國內,年底的時候就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后來的政治評論員們在節目里解釋道
“當時的政策其實是兩部分,對內是經濟改革,對外是開放”
改革開放之后,得益于之前打下的工業底子,以及巨大的人口紅利,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吸引了來自于外國的大量訂單,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廣交會上,義烏城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出現,商品也從一開始的單調變得逐漸琳瑯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