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稅賦,大家群情激奮。
若說在一開始的時候,老百姓們還都覺得官員與有功名的舉人、秀才老爺們不交稅是天經地義,那么在經歷了仙畫這么久的“教育”之后,想法卻都發生了改變。
對啊,憑什么只讓他們交稅
是不是不想讓他們活
而在無數的豪門宅邸之內,摔碎了許多茶碗茶杯,響起了特權階級們的狠狠唾罵聲。
“我與你無冤無仇,卻緣何要找我麻煩”有人指著仙畫大罵。
這仙畫上提到的事情,雖然不是事事都會立刻在現實中應驗,但也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想到自家以后可能也要跟著交稅,這些人心中就燃起恨意。
“劫富濟貧,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他們在唾罵的時候,卻全然忘記,他們本也享受著更好更多的社會資源以及來自于下面人和老百姓們的供奉,理應回饋社會。
倒是商人們,雖然也有很多人不服氣“憑什么商人就要交這個稅那個稅,全是稅”
但更多的人卻反倒認為
“假如我等商人能有后世的地位和商貿環境,那多繳稅也是甘之如飴。”
“若是我們繳納上去的稅收,能和后世一樣也用于教育、醫學、交通這些事情上,那我肯定爭著去繳”
看后世的商業那么發達就知道,交稅多并不影響那時候的商人們賺錢。
交得越多,說明也賺得越多。
大明的皇宮中。
朱元璋臉色深沉“此事甚難。”
朱棣在一旁忍不住說了一句“但為了大明的基業,再難也要做。”
朱元璋沉默一瞬,臉上閃過一抹狠厲之色,然后道“的確是再難也要做。而且早做比晚做好。”
父子倆和打啞謎一樣,只有一旁的夏原吉眼觀鼻鼻觀心。
在他們更往后的時空中,張居正長笑出聲。
“劫富濟貧,自然該劫富濟貧”
他的心情頗為愉悅。
畢竟,“一條鞭法”中的核心內容就是田地多的人多繳稅,田地少的人少繳稅,和后世的稅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仙畫一出,想必后續的執行都要少很多阻力。
這讓他如何不高興呢
在一旁的張學顏連忙恭喜他,然后又感嘆“轉移支付,撥款補貼落后地區,咱們大明若是能做到這一點,想必氣象將煥然一新。”
張居正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慢來,急不得。”
經濟,經濟。從一開始的“經世濟人”“經國濟物”到后來的財富管理、國家財政,資源管理等等。
它和金錢有關,但是又不僅僅是金錢。
它是高大上的,又是接地氣的,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和歷史息息相關。
經濟繁榮,社會富強,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如今,這份愿景正在慢慢的艱難的曲折的卻也堅定的實現著。祝咱們的國家,能夠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