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大火非同小可,宮門很快打開,送信的貴族被帶往正殿。天子尚未歇息,正同執政商議密報。
兩人面前堆著小山一般的竹簡,皆是探子送回的消息,晉、楚、齊等國赫然在列。唯獨越的消息少之又少,藏在禹州城的耳目近乎斷絕。
城內起火時,執政正翻開一卷竹簡,上書晉國滅鄭,盡取鄭土。
天子早對執政不滿,加上近日城內流言四起,又有寵妾進讒言,他的疑心日重,難免要借題發揮。
執政,如今還要說,此前非是縱虎歸山
“陛下,晉國之事是臣失察。”執政斂目垂首,不與天子爭執。他能察覺到天子的變化,奈何疑心已生,群奸環伺,他想要肅清卻是力不從心。
天子正要再說,殿門忽然被叩響,送信的貴族趴在門前哀聲道“陛下,城內起火,農令全族葬身火海
“什么”天子悚然一驚,騰地站起身。一瞬間,他的目光刺向執政,“執政,你可知曉此
事
自從流言紛起,天子對執政心生猜忌,一直在想方設法削弱執政權柄。三令之中,農令最為支持,一直鞍前馬后出謀劃策。
今夜城內突起大火,不燒旁人,偏是農令,而且全族盡滅。未免過于巧合。
天子盯著執政,心中篤定事情同他有關,已經給他定下罪名。
看清天子的表情,執政心中苦澀,奈何事情實在湊巧,在沒有徹底查清之前,他無力打消天子的疑心,只能回道“陛下,臣今日在宮內,實不知此事。”
好,好,好
連道三個好字,天子怒極反笑。不理會滿臉苦色的執政,他大袖一揮,無
視禮儀轉身離開。站在空蕩蕩的大殿內,執政長嘆一聲,扔掉了手中的竹簡。竹簡落在地上,翻滾攤開,上面的文字悉數呈現在燭光下。“晉伐鄭大勝,盡納鄭地。”
越令尹子非使晉。
晉遣行人赴蔡、許、宋等國,未知圖謀。文字顯露出大半,竹簡不再滾動。
執政心力憔悴,忽然意興闌珊。他短暫看一眼王座,轉身離開大殿,再也沒有回頭。
他離開不久,一名侍人在廊柱下探頭,與守在殿前的侍人低語幾聲,隨即腳步匆匆去往西苑。喜女守了大半夜,得知天子去了別處,抽出頭上的金簪拋到桌上,不打算再等。
門外傳來腳步聲,心腹婢女推門走入,湊到她耳邊低語“夫人,城內大火,農令死,天子疑執政。
“果真”喜女轉過頭。
不會有假,天子怒氣沖沖離開,獨留執政在大殿。
“這可真是”言語未盡,喜女掩唇而笑。芙蓉面映在銅鏡中,歡喜之情溢于言表。笑夠了,她拿起金簪遞給婢女,好心情地說道給兄長遞信,天子惡執政。
諾。
婢女領命離開,房門無聲關閉。
喜女坐在鏡前,垂眸看向鏡中,笑容帶著嫵媚,眉眼熏染春情,忽然間心生厭惡,一把扣上鏡面。
為了復仇,她失去太多。
時至今日,她沒有別的選擇。既然要惡,那便惡到盡頭,讓天下共主為她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