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大夫。”
鹿大夫。
兩人在宮門前下車,互相致以問候。行事一板一眼,禮儀無可挑剔,偏偏能清楚看出態度敷衍,嘴角的冷笑更是毫不掩飾。
賴白和呂勇結伴而至,剛下馬車就瞧見這一幕,不約而同慢下腳步。
目送兩位上卿進入宮門,兩人才舒緩緊繃的神經,對視后干笑一聲,遮掩尷尬和心虛。論理,他們身為新氏族,本該和鹿敏共進退。怎奈費毅實在不好惹。
最重要的是,君上不喜氏族無故相爭。
今日官爵因何而來,兩人心知肚明。事情該避則避,不會硬著頭皮往前沖。“時移世易,如今不比先君在時。”呂勇嘆息一聲。“慎言。”賴白出聲提醒,向旁側努了努嘴。
呂勇瞬時噤聲,順著他的視線望去,就見繪有智氏圖騰的馬車出現在夜色下。駕車的馬奴身強體健,一雙手臂尤為粗壯,不亞于小氏族家中私兵。
護衛車輛的私兵皆佩半甲,沒有騎馬,跑步跟隨車輛竟無一人掉隊,抵達宮門前也未見氣喘。呂勇看得眼熱,賴白也極是羨慕。
不能比啊。
兩人異口同聲,艷羨的情緒如出一轍。智氏馬車停在宮門前,車門推開,智淵和智弘先后步下車轅。
同為勛舊的幾家上前問候,大多意氣風發。新氏族們各自收回眼神,行出數步仍能聽到身后傳來的談笑聲。
氏族們結束寒暄,陸續走入宮門。
智淵和陶裕走在一處,雍楹和田嬰并排而行。
陶廉把住智弘的手臂,探頭看一眼他的身后,笑道“未見你家麒麟子”“另有要事,君上知曉。”智弘言簡意賅,沒有透露太多。
陶廉耳聰目明,思及百工坊的變化,想到城內抓捕的奸細,心中一派了然。“君后繼有人。”
智氏郎君聲名鵲起,尤其是在伐鄭中立下大功的智陵,以及將掌一縣的智澤,在年青一輩中赫赫有名。
相比之下,自家兒郎名聲不顯,也無更多建樹,陶廉很是心焦。
遙想君上歸國之前,陶氏和智氏并舉,且智氏退居晉陽,陶氏穩在肅州,聲勢更勝一籌。怎料局勢瞬息萬變。
智氏時來運轉,族內人才輩出,家族有再興之勢。陶氏雖為上卿之家,卻是后繼乏力,逐漸被費氏、雍氏等追逐乃至趕超。
回溯往日,陶廉鎖定一切的源頭。
陶氏呈遞的氏族名單。
自那以后,君上顯然對陶氏有所顧慮。
時至今日,君上幾次頒發新政令,陶氏未唱反調卻也態度保守,反不如新氏族得重用。
智氏改弦易調,成效顯著。費氏、雍氏和田氏也不再因循守舊,朝堂根基日漸穩固。唯有陶氏仍在故步自封。長此以往,陶氏勢必走向沒落。
行在宮道上,陶廉一心二用,一邊同氏族寒暄,一邊為家族前景擔憂。
見他神情不屬,智弘目光微閃,主動岔開話題,提及戰功賞田等事。
“君上定三日之期,至今章程未完”
氏族們走向大殿,尚未登上丹陛,已能見到火光通明。樂聲從高處傳來,是眾人熟悉的雄渾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