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持續數個時辰,火焰照亮夜空,敬獻的犧牲多達數百頭。
林珩登上祭臺,與諸侯共拜天地鬼神,完成祭祀最重要的一道環節。
臺下的篝火即將燃盡,柴堆從內部坍塌,煙柱騰空而起。遇風刮過,彌漫開一片黑霧。
巫在大聲唱誦,圍繞煙柱伏地膜拜。
東方漸亮,第一縷陽光灑落,日輪躍出地平線,為蒼茫大地覆上赤金。一瞬間光芒耀眼,祭臺上的銅鼎熠熠生輝。
“吉”
雕刻古老文字的骨甲高高拋起,不同服飾的巫高舉雙臂仰望蒼穹,在甲片落地后匍匐,卜出同樣的吉兆。
“吉”
唱誦聲在晨光中回蕩,逐漸變得高亢,近似破音。
戰鼓隆隆響起,赤膊的國人揮舞鼓槌,鼓音持續傳出,一聲高過一聲,大地為之震顫。
“盟”
侍人站立在祭臺下,齊聲高喝。
參與會盟的國君陸續登上戰車,以林珩為首,驅車前往落成不久的會盟臺。
車駕過處,甲士夾道而立,衣甲鮮明,軍容嚴整。
甲士身前矗立盾牌,盾面泛起冷光,身側戈矛如林,不同顏色的圖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抵擋會盟臺下時,鼓聲告一段落,蒼涼的號角聲取而代之。
匠人專為會盟鑄造數支銅角,既重且長,兩人方能抬起,一端撐地才能吹響。
甲士鼓起腮幫,號角聲低沉渾厚。
諸侯戰車排成長龍,有序停在高臺下。
眾人陸續下車,林珩為首,其下以伯、子、男及附庸排位,從四面拾階而上,最終聚于高處。
會盟臺以夯土和石磚打造,四面呈梯形,頂部平坦足能跑馬。站在臺頂眺望,視野開闊,郊田、密林、奔騰的河流和遼闊平原盡收眼底。
登上高處,風力驟然增強,鼓振長袍袖擺,卷起垂掛的冠纓。
國君們全部站定,林珩親自宣讀盟書,聲音不含激越,語調沒有太大起伏,甚至有些淡漠。
盡管如此,眾人仍聚精會神側耳細聽,不敢片刻走神,唯恐遺漏片言只字。
“定盟,討二。”
四字最為重要,入耳振聾發聵,徹底擊碎西境諸侯的僥幸。
今日之后,盟約不破,誓言永在,左右逢源和搖擺不定將受討伐。
晉侯明言不喜三心二意,晉強盛之日,西境諸侯懼其威,明面上必不敢再生二心。至于背地里如何,就要看眾人的膽量、心智和手段。
盟書內容不長,讀完后傳遞諸侯落印。
諸侯接過盟書,再看其中內容,個別難免心存微詞。此時此刻卻不敢出聲,甚至不敢表現出異色,皆是利落取印落章,沒有片刻猶豫。
會盟過程中,一輛馬車停在人群外,由甲士嚴密把守。車上關押蔡侯。待到會盟結束,他就要被押送往上京,交給天子定罪。
“狡
言污蔑天子,離間諸侯◣,理當嚴懲。”
西境諸侯心如明鏡,蔡侯狡言與否,各自都有判斷。之所以落到今日下場,全因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當面揭穿上京的謀劃,戳破心照不宣的偽裝。
為粉飾太平,晉侯不殺他,天子也不會放過他。
坐在車內,蔡侯透過車窗向外望,神情一片木然。
當此時,盟書簽訂完成,鼓聲又起,雄渾磅礴,震天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