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攻城九械,名震天下。
松陽君指揮大軍攻城,接連推出尖兵利器。短短三日時間,邳城四面被圍,城墻破損,墻頭被砸出缺口,擋不住漫天箭雨。城門被撞出裂痕,變得搖搖欲墜。
一夜鏖戰,楚軍打退又一次進攻,正要推倒搭上墻頭的木梯,號角聲突然響起,從越軍背后傳來,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刺穿黑暗。
楚軍藏身在斷墻后,巡聲望去,就見一支隊伍自東而來,直撲越軍陣后。
晨光大亮,驅散空中烏云,綻放一片蔚藍。
持續數日的雨水告一段落,涼風裹挾水汽飄蕩,彌漫開淺淡的薄霧,氤氳廣袤大地。
號角聲持續不斷,陽光落下,圖騰旗上的兇獸愈發猙獰。旗面撕扯間,似要掙脫而出大開殺戒。
“援軍”
“援軍來了”
城內守軍大喜過望。絕處逢生,無不歡呼雀躍。
松陽君不慌不忙,命戰車調轉方向。
待戰車停穩,他舉目遠眺,認出飄在風中的圖騰旗,握劍的手猛然一緊,雙眼溢出兇光,殺氣凜然。
“鵠氏”
越威公之仇,越室上下銘記不忘。
鵠氏獻策,楚以結盟設陷阱,殺威公、宗室及氏族百余人,不世之仇刻骨崩心。
此仇不共戴天。
只要越室不滅,必將鵠氏斬盡殺絕。
“變陣”
松陽君拔出佩劍,猛然向前一揮。
軍中響起戰鼓,令旗連續揮動,后軍變為前軍,甲士軍仆皆嚴陣以待。
“盾”
鼓聲隆隆,撼天動地。
數百步甲持盾上前,豎起盾牌鑿向地面。甲士并肩而立,盾牌左右相接,組成堅固的盾陣。
戰車在前,盾陣在中,持弓的步甲緊隨其后。弓弦拉滿,箭矢浮現冷光,鋒利駭人。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
楚軍戰車闖過清晨的薄霧,在號角聲中你追我趕,縱橫馳騁在平原上。
車上有三名楚甲,一人駕車,兩人持刀盾拼殺,與先時的兩人一車迥然不同。
“自晉滅鄭,戰車即生變化。”
將這一切看在眼中,松陽君再次揮劍,軍中鼓點發生改變。
“弓”
將官齊聲大喝,弓兵動作整齊劃一,箭頭斜指向天,準備進行仰射。
“晉一車三人,兼以騎兵,一戰滅鄭震驚天下。楚效晉,更有冶鐵之能,戰車定然更加牢固。”
相比政治,松陽君更擅長軍事。
鑒于楚國的戰車和兵器優勢,他采用新的戰法,果斷下達命令。
“放箭”
越楚相爭多年,戰場交鋒各有勝負。可一旦遇見戰車對撞,往往是楚國占據上風。
今時不同往日,松陽君見識過火油的霸道,不再拘泥于正面對沖,改以箭雨洗地。
“楚自號蠻夷,不遵禮儀。戰場之上無三鼓,常有突襲乃至偷襲,仲父也該隨機應變。”
“先挫鋒銳,再毀其勢,繼而滅其膽,末取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