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這幅輿圖前,他設想過多種場景,包括受到質疑。幾人的反應在預料之中,他早有腹案,可以從容應對。
來自遠方的作品林珩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寡人信晉王。”趙弼笑著開口,視線落在圖上,沿著邊界向上逡巡,穿過遼闊的荒漠,定在一片未知的土地。
短暫思量之后,他目光微閃,提議道“荒漠之外有土,未知富饒貧瘠。中原未定,不急派遣甲兵,依我之意,無妨驅胡先行。”
“驅胡先行”林珩看向趙弼,楚煜和楚項也心頭微動,現出思索之色。
“羌、狄、戎、夷盤踞荒漠,部落逐水草而居,不事種植,最好劫掠,遇荒年必大舉侵擾邊境。諸國不勝其擾,屢次出兵卻殺之不盡。”趙弼語速平緩,娓娓道來,訴說胡部的惡行。隨即話鋒一轉,闡明驅胡的理由,“胡人殺不絕,如野草年年生長,于邊境終是禍患。今知天下之廣,荒漠之外有土,可派兵掃蕩諸胡,逐其遷徙。”
趙弼是臨時起意,計劃并不縝密,卻相當可行。
如他所言,諸胡盤踞邊境數百年,部落間互相仇殺,還會侵擾邊境,時常給守邊諸侯造成損失。遇到小國聯合出兵,或是大國出征,他們又會聞風而逃,往往跑得比兔子都快,不深入荒漠壓根找不到。
晉國邊界與荒漠接壤,又從越國接下北荒之地,林珩數次與胡部打交道,殺一批,抓捕一批,招攬一批,對諸胡的習性有一定了解。
羌狄可利誘,犬戎只能威懾。
但說一千道一萬,胡部崇尚野蠻,畏威而不懷德,與各部對話,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刀劍。
對上各路諸侯,胡部常被砍瓜切菜,為了保命,練就跑路的本領。
但事有兩面,也需要對比。換作四境之外,這些部落的戰斗力就不容小覷。例如曾被前朝用作祭品的鬼奴,遇上犬戎也只有死路一條。
“利誘,威懾,雙管齊下。”楚煜推開茶盞,施施然站起身,繼趙弼之后來到林珩身側,站到輿圖前,手指點在荒漠以北,“凡內附胡部可許之以利,售其武器鎧甲,命其率眾開荒。”
“不夠。”楚項也來到輿圖前,雙眼凝視圖上,一番權衡利弊,進一步完善計劃,“落敗的諸侯,流放的氏族,有罪的國人和庶人亦可為馬前卒。”
諸侯國間烽火不斷,大國內部的氏族爭斗一樣慘烈。
晉國氏族街頭械斗,楚國氏族舉兵廝殺,越國和齊國氏族也不遑多讓,常見家族仇殺。
一旦在斗爭中失敗,輕者退出權力中心,重者流放乃至全家殞命。
林珩給三人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到世界之廣,進一步認識到人口的重要性。
廣闊的土地擺在眼前,近乎唾手可得。若因人力不足無法開拓,難以守住,豈非一大憾事。
“晉王言諸侯雖敵,終我族類,不可濫殺,寡人深以為然。既如此,便使其
出四境,另覓國土。若能建國,便是他們的本事。”
中原之爭不可避免,遲早有一日,大國間要分出勝負。
在此之前,小國要么站隊,要么滅亡。
現如今有了第三條路,雖然艱險,卻也不乏機會。一旦抓住了,未必沒有再興的可能。
“天下之大,我等窮極一生,未必能取十之一二。當如晉王所言,留人守土,世代開疆。”
初代天子分封,諸侯氏族篳路藍縷,與天爭,與地斗,戰四方蠻夷,開國守境。
林珩鋪開這張輿圖,向三人展示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天下之大,世界之廣,畢生取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