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明神宗派遣大臣責問內閣群臣們,詢問;屢有人疏請開礦,為何不見戶部奏復
于是明內閣首輔王家屏,就帶頭回奏道“天地生財本以資國家之用,況且今國庫無余財、山澤無遺利,為權宜之計,開礦亦為不失理財之策,但開礦必當聚眾,聚眾必當防亂,現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之間,礦徒嘯聚事態洶洶,欲鬧事端,廷臣們正商議如何平息若官府此時開礦,恐奸民趁機爭利,隱患愈不可測,且朝廷一切事務,關系大體,豈可不惜所費而為,若開礦只為求利,必須事先計算工本,募工之費若干,防兵之費若干,開礦所得之利若干,必見出少入多,不為虛費,而后才可以斟酌開采,切不可因為民間一時之私請,朝廷便可議開,而戶部之所以遲遲未回復陛下,其一是為了防患、其二是出于愛惜錢財、其三是怕差官擾害地方軍民、其四是不愿意泄露國家目前窘急之狀,使外夷更加輕視華夏。”
此舉被明神宗留中不發依然堅持開礦。
12月16日兵部奏報道“近來邊防廢馳,閱視宜嚴,謹防蠻夷禍亂。”
使得明神宗遂令心腹廷臣九人,分閱京師九邊重鎮邊防,并嚴查核實邊臣失職,參劾重處。
時奉命前往九邊重鎮的閱視官員,分別為;明通政使司右通政穆來輔,閱視北直隸京師永平府薊州鎮兼保定府大寧都指揮使司、昌平州,明大理寺右少卿王世揚,巡視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延綏鎮,明光祿寺少卿曾乾亨,閱視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府大同鎮,明尚寶司丞兼都察院陜西道監察御史周弘禴,巡視寧夏六衛,明兵科都給事中張棟,閱視固原鎮固原衛,明吏科左給事中侯先春,前往遼東都指揮使司,明工科右給事中踵羽正,前往萬全都指揮使司宣府鎮,明兵科給事中張貞觀,前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鎮寧武守御千戶所,明工科給事中李汝華,前往陜西行都指揮使司甘肅鎮。
12月22日,明神宗召群臣在武英殿內,對明內閣首輔等群臣們,訓話道“祖宗訓錄乃今朝之史鑒,豈可不得而知今令抄寫裝訂成冊,以便朝夕覽觀,知我祖宗治國家之法,修身勤政之要。”
就這樣由明內閣首輔奉命進呈「累朝訓錄」共一千九百二十八卷。
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正月初5日,安土桃山幕府關白豐臣秀吉,下達命令,對全國各地州縣大名們以及水軍部隊兵員,進行了征召動員令。
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北起秋田國、坂田國至中國地方,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則集中至東京大阪城。
以及薩摩國名義上治下的琉球中山王國,也對其發號施令讓其琉球中山郡王蒲添王子尚寧,出兵配合意圖入李氏朝鮮作戰。
然而琉球中山郡王蒲添王子心里依舊不想出兵,畢竟心向大明帝國,再加上國內群臣的勸說,便拒絕了出兵配合幕府正規軍,還把此事上報大明帝國。
不過安土桃山幕府薩摩國藩主兼左近衛中將島津義弘,看在眼里他故此請求關白殿下,表示自己愿意替琉球中山王國出兵分擔壓力,實際上也是想讓琉球中山王國欠他一個人情,好為以后討價還價做理由。
而另一邊關白殿下本部軍隊所用船只,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關白殿下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待船建造完畢后,再行付清。
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軍陣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
也是為了下一步征戰計劃做好準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