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鄭院長搖來的相關人員,在食堂吃了足夠熱量蛋白質的“體力活套餐”以后,浩浩蕩蕩地走到醫院大門東側。
供應科保科長帶著志愿者們、保安隊員、急診的醫護人員和保潔,把已經關閉的發熱綠色通道的治療倉重新開啟。
大家齊心協力,把倉內的醫療設備、器械以及所有可移動的物品都搬到了停車場,擦拭消毒液以后等待曝曬。
保潔和醫護人員帶上面罩、口罩和防護服,按照標準進行全倉消毒。
急診護士長周潔,按照搶救大廳的配置,往倉內放置病床、床頭柜等物品,供應科志愿者們在保科長的帶領下安裝床簾、水池和可移動洗手間
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兩點,可以同時接收八位病人的傳染病房準備就緒。
改裝任務完成,接下來就是針對傳染病房醫護們和保潔的相關培訓,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畢竟,大郢常有疫病流行,上山的病人們也沒有拒收的道理。
鄭院長和金老看著緊張準備的醫護們,不由地嘆了一口氣,幸虧醫院藥房是無限供應的,不然還真的招架不住。
緊張工作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等天黑以后,接受培訓的醫護和保潔都已經考核合格,隨時可以進倉工作。
在檢驗科的大數據支持下,做出上山危重病人病因的推測,急診和門診都對藥物和醫護們做了相應的調整。
另外,小屋不止有值夜的保安,還配有譯路人,保證能與病人溝通順暢。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病人上山。
但世事無常,尤其在醫院里,無論怎么準備周全,總會伴隨各種意外。
比如,全麻手術當天,病人進了手術室,說早飯只吃了一點雞蛋,被麻醉科醫生退回病房。
或者,內分泌科病房里,病患連續幾天計算好用量注射胰島素,偏偏血糖就是只升不降,醫生怎么也想不通,直到值班護士發現病人半夜偷吃蛋黃蓮蓉月餅。
諸如此類的意外,每天每個科室都會發生,屬實是見怪不怪。
半夜,醫院的值班小屋,保安老李和譯語人輪流盯監控畫面,然后就看到一行十二人,仿佛保護著什么,陸續離開梯索口,腳步匆匆走上馬路。
譯語人是從崔家軍中挑選出來的男軍,姓郝名樹,今年只有十九歲,是崔家軍中有名的神射手,搖了搖老李的胳膊“有人上山。”
老李一看監控,發現有五個年齡不一的女子,小心地護著什么,雖然看不太清,立刻用座機通知急診“有病人。”
郝樹不太明白“你怎么知道是病人”
今晚風很大,即使小屋有厚實的玻璃,還是能聽到風刮過墻縫的聲音,風刮得有多響,外面就有多冷。
郝樹覺得飛來醫館的一切都那么方便,比如現在把小屋里照得暖洋洋的搖頭取暖器。
老李一指監控“這么冷這么黑,又是女子結隊上山,十有八九是為
了家里的孩子,尤其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