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署的學生們痛并快樂地學習,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稍稍適應了文浩的上課節奏。人嘛,一適應就會抽空給自己找樂子。
目前,太醫署最熱門的話題人物必定是“少年郎老師飛來醫館名醫文浩”。
因為大郢男子有蓄須的習俗,所以看起來顯老,其實年齡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四,最小的十九歲。
所以,當文浩第一堂解剖課連線時,冷不丁看到一群比科主任年齡還大的學生們,整個人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當然,沖擊是相互的。
太醫署不止學生們,就連老師們也在大廂房角落里蹭課,冷不丁在投幕上看到仿佛少年郎的“文浩老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這,這,也太年輕了
學生們普通話考試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連線過文浩,因為考生很多,時間非常緊,連問候寒暄都沒顧上,直接問答。
震驚歸震驚,禮數當然不能少,所以師生們都認真地行了拜師禮。
文浩坐在筆記本電腦前面,強忍住想捂臉的手,在急診大廳冷眼旁觀這么多的世事無常,年輕的臉龐,襯著歷經世事的眼神格外高深,能透過投幕震懾每位學生,上課時更是一個字廢話都沒有。
一堂課結束,文浩特別慶幸下山的路不適合開車,救護車也沒油了,不然,要是去太醫署面對面上課,估計能當場摳出一座飛來醫館。
但是,文浩的慶幸沒能維持多久,一個重磅消息就這樣砸來,國都城到桃莊的石板路鋪好了。
最先發現的是酷愛欣賞山景的蘇溪主任,每天閑來無事就坐在自家小陽臺上,看書、賞山景,順便瞅兩眼修路的情況。
蘇溪主任給中醫科安主任發了消息,很快消息就傳遍了整個醫院。
鄭院長和金老聽了怔住三秒才回過神來,原來“基建狂魔”不分時空啊,可是那么多石料和人工從哪里來難道他們能未卜先知,知道要修路
正在這時,金老就接到魏璋的電話
“金老,國都城到桃莊的路都已經修好,路寬可以讓兩輛救護車相對而開,夠寬敞也夠平整。”
金老很好奇“怎么做到的”總共一個月多五天。
魏璋刻意壓低嗓門“陛下帝陵停工了,能工巧匠們都上過醫館,知道馬路要平整到什么程度,那些石料是早就預備的金老,您明白嗎”
掛斷手機,金老一時不知道該有什么樣的表情,看向鄭院長“他們把城外筑帝陵的備用石料拿出來了,那些工匠們都走過我們的大馬路,就沒想到會這樣物盡其用。”
鄭院長拍了一下手“妙啊”
緊接著,鄭院長就接到了電話,是太醫令借用魏璋的手機,由譯語人同步翻譯,大意就是石板路已鋪成,不知道名師文浩何時到太醫署授課
半小時后,文浩收到鄭院長的新消息“打算什么時候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