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需要手術的,保守治療的病人們也恢復得很不錯,開始下床活動,病人家屬們對醫護感激不盡,并且堅稱要住到完全康復的那一天。
所以,這部分病人轉到了二樓留觀室,搶救大廳抓緊時間封閉消殺,為迎接新病人作準備。
望著空空的搶救大廳,醫護們不知道怎么的,忽然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七月初三,太醫令麥誠的下巴脫臼已經完全康復,不用每天吊著頜托;太醫令女兒麥暉的燒傷治療也趨于收尾,如果恢復得順利,以后能慢慢長好。
又過了幾天,鄭院長在微信大群里問“孩子們,要不要過大郢的七夕”
這時,醫院的大家才意識到,已經農歷七月初五了。
有人在群里問“大郢的七夕有什么好玩的嗎
鄭院長很快發了語音“大郢風俗,七月七中午曬書、曬衣服。”
群里驚詫的表情包爆滿,大夏天的,誰不天天曬衣服啊沒勁。
有人當嘴替“國都城七夕晚上有燈會嗎”
“七夕晚上夜禁,永樂宮內比較熱鬧,晚上會往水里放針乞巧,還穿九眼針,搗碎鳳仙花的花瓣,用來染紅指甲”鄭院長忽然說不下去了,“怎么全是女生玩的”
金老拿了鄭院長的手機發語音“七夕晚上,不論男女都可以祭星,載歌載舞。”
群里靜悄悄,嘴替也忍不住“算了,大熱天的,要不食堂早晨供應巧果,就算過了。”
群里一大群“1”,過節不就是圖一個清閑和吃喝玩樂嘛,大熱天的載歌載舞太熱,現代年輕人不論男女都不那么熱衷于談戀愛,吃各種口味的巧果是最優選。
食堂大廚回答“巧果可以有,如果大家愿意自己動手做巧果也可以。巧果體驗活動,愿意參加的群里接龍。”
世事難料,參與接龍的都是帶娃家長,沒什么,就是讓自家娃刷點經驗值。
于是,七月初六晚上七點,食堂里臨時搭出的超大案板上,各種巧果餡料,油酥、面粉等等,一字擺開,孩子和家長圍著大廚們學習如果做巧果。
食堂里熱鬧極了。
七月初七早晨,食堂供應各種形狀質樸、餡料滿滿的“巧果”,皆大歡喜。
也是這一天,忙了一個多月的大內科樓,太醫署和國
子監住院的學生們,開始分批帶藥出院,并被通知定期上山復查,復查時帶回藥品包裝。
到了七月底,最后一批學生也順利出院,大內科樓全樓封閉消殺,醫護們長舒一口氣,不容易啊。
太醫署和國子監的學生們不是非富即貴,除了極少數富戶之子,其他的都是高門大戶。
學生家屬們對飛來醫館感激不盡,除了積極繳納標準量的米面糧油,還動不動就往山上送各種屬于貢品的食材,不論價值,只是表達心意。
畢竟,整個國都城都認為,論美食和豐富食材,除了飛來醫館,其他都是渣渣。
因為桃莊試驗田的土豆和紅薯大豐收
畝產量高到司農寺的官員們和農戶們都哭了,邊刨地邊撿邊哭,太開心了,太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