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三年春,土豆、玉米和紅薯在國都城范圍內大規模種植,獲得了出人意料的豐收,隨即在全大郢推廣開來。
駐守邊關的軍士們也在司農寺農戶們的指導下栽種,萬萬沒想到,邊關苦寒多干旱偶爾降雨,小麥水稻都很難種成,這三種農作物卻收獲頗豐,竟然達到自己自足的水準。
因為土豆和紅薯的儲存問題,軍士們開動腦筋,土豆粉和紅薯粉就這樣陰差陽錯地橫空出世。
大郢百姓第一次全年吃飽。
全民吃飽以后,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們,親眼見識了飛來醫館空前的科技制造水平和工業化產品,有了前瞻性的目標,在自己行業里深挖細作,不斷突破。
大郢的手工制造業達到了新高度,勞動生產力水平更上新臺階。
因為“鹽稅法”的順利推行,既讓國庫充盈,又能讓百姓買到最便宜的食用鹽,利國利民。
太醫署的學生們,將飛來醫館的醫術與大郢醫術相結合,更是將“醫者仁心”常放心中,成就了一大批各有所長的名醫。
景和六年,大郢總人口大幅上升,稅收穩步增漲,與之同步增長的還有大郢良馬。
十年,景和帝下旨,各州府郡縣增加私塾數量,實現“當地稅賦百姓自付束脩”對半的方式,增加讀書識字的人數,結合寺廟的話本,教化百姓。
景和帝執政期間,勵精圖志,賞罰分明,政簡刑輕,大郢外無戰亂,內無黨爭,開啟“景和之治”,國富民強,八方來朝。
景和帝共有六子十二女,都按照自己的成長方式培養起來,既享受得了榮華富貴,也吃得住生活辛苦,打小拿“飛來醫館傳記”當睡前故事聽,成長得也是“龍生九種”。
太子活脫脫就是景和帝的健康版,醉心政治,日常與太子太傅討教,出入國子監與太醫署,與盧祭酒談天論地,習治國之道。
三皇子醉心動物,功課之余就往獸苑鉆,君子六藝樣樣精通,馴猞猁馴鷹馴異獸養馬不知道怎么的越鉆越歪,直接成了大郢水準最高的獸醫。
四皇子擅長繪畫,拜“畫飛來醫館聞名大郢”第一畫師柴齊為師,跟著他游歷四方,成為大郢有名的畫家,畫山畫樹畫邊關,最后成就了最新版大郢地圖。
五皇子喜歡水和船,還愛做木工活兒,成年后更是一頭扎進造船行當,讓大郢的造船業更上一層樓,之后又乘船遠渡,游歷大郢之外的海域,順便開啟了海上商路。
六皇子自小異類,醉心金石與煉丹之術,不求長生,只是沉迷物與物的變化,與開山工一起游歷境內各處礦山,著有大郢礦書。
公主十二名,有一半師從大郢第一女醫崔五娘,精鉆婦產科,也有偏去刀針科的個個大方得體,美貌聰慧,品性端方。
景和十二年,崔盛成為最年輕的中書舍人;同年,鄭景成為最年輕的門下省拾遺,將挑刺與篩除庸才進行到底。
與當年被破格提拔
的青年才俊們一起,成為大郢的國之棟梁。
景和十五年至十七年,吐蕃與突厥聯合起兵,崔家軍與賀家軍先后出兵,不僅守住國門,還乘勝追擊,大敗聯軍,打得他們五十年內再無起兵之力。
因此,崔五娘兄長和賀赫頓都被封為驃騎大將軍。
景和二十五年,西北邊關重地,一代名將賀赫頓壽終正寢,成為大郢史上第一位安享晚年的驃騎大將軍,長子繼承爵位,繼續守邊關。
自古以來,征戰沙場的軍士都有揮之不去的詛咒,自己用什么兵器,最后會死于這種兵器。
還有不少老話,比如,蕃將不是叛國就是被誣殺,總之不得好死。
赫賀頓完全不在意,該吃吃該喝喝,煩時釣魚喂貓,閑來擼貓,以一己之力打破這些陳詞濫調,赫賀家人丁興旺。
仿佛能預知未來,赫賀頓安排好身后諸事,沒幾日吃完午食曬著太陽走了,陪了他半輩子的玄貓也跟著去了。
不少人說,飛來醫館是眾仙云集之所,賀赫頓聘到醫館的貓,就得了眾仙賜福,福澤綿長。
如果只是賀赫頓一人也就算了,但凡聘了醫館貓的將士,不僅戰功赫赫,還都得了善終,這就真說不清楚了。
大郢雜錄里多了一種“飛來貓”,詳細記錄了最初的五只飛來貓,畫家們爭相描繪,偏偏只賀赫頓駐軍區域才有,寓意平安喜樂,驅吉避兇。
“飛來醫館”的故事,在大郢流傳了一代又一代,有巖刻、有壁畫、有畫紙記錄得滿滿當當,鼓舞了無數名醫與能工巧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