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蘭而言,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就像一場夢。
那是姬青虞教完憫農后離開的周三,她在學校午休,卻夢見了自己在灰土區利用周末時間去種地的日子。
陽光暴曬在地上,連狗都躲到了樹蔭下,但是所有農場的員工都弓著腰在地上忙活。
她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去農場干活了,因為新學校的課程很多,她比別的同學落下的課程更多,所以開學后,她就沒過過真正的周末,天天忙著學習。
但是在夢里,農場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出現在她面前的所有臉孔她都認得,她記得他們每一個人,記得他們弓下的腰,記得他們在人造太陽下濕透的衣服,也記得他們被勞作折磨出的皺紋。
她情不自禁地念出了那首詩。
詩名憫農。
第一次聽到詩名的時候,她大受震撼。
她當時想,在那個她其實從來沒有聽別人說起過的夏族人的古代,連農人也會被夏族詩人寫入詩中并且得到憐憫嗎
隨著姬青虞一字一句地念完整首詩,王蘭并沒有注意到其他同學是怎樣的,她只知道,她的眼睛一點點紅了。
在這個卑微和貧窮是夏族人原罪的時代,在這個燈光與鮮花圍繞諸神的時代,王蘭從來不知道,原來在土地里勞作的農人也能成為詩人的眼中的主角。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短短十字,道盡農人的無盡心酸勞苦。
那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時代呢那個時代有人寫悠閑自得的大白鵝,有人寫蓮葉田田的江南,也有人寫農民在土地里勞作辛苦,有人寫飛流直下的銀河,也有人寫俠客獨行千里。
神明不是他們的主角。
在此之前,王蘭始終只是憑著對力量的渴求與向往,機械地學習著姬青虞口中所說的那個世界。
她甚至不確定,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是不是只是自創神明者都必然有的想象呢她不知道。
她又不是自創神明者,她怎么會知道呢。
但是在學到憫農的那一天,王蘭忽然覺得,這一切就是真的。
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有一個叫唐朝的時代,生活著才華橫溢的夏族詩人,有年僅七歲的駱賓王對著湖邊的一群大白鵝吟誦著那首生動童趣的詠鵝,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寫下謎語一樣的詩畫,也有叫李紳的詩人同情勞作的農人寫出淳樸真摯的憫農。
也真的有一個叫漢朝的時代,夏族的祖先們以詩歌稱贊著美麗的江南蓮葉田田,魚戲蓮葉間。
她不理解怎么會有這么美好的時代。
但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姬青虞所說的古詩的魅力。
即使相隔不知多少個千年,先祖文字里表達的情緒始終鮮明厚重,仿佛始終流淌在她血液里,只等某一日,她從夢中醒來。
在這個寂靜的夜,在小小的單人床上,王蘭忽然睜了開眼。
只見在人造月光照耀下,從未見過的水墨風虛影靜立在她身前,小小的房間里,不知何時,已經長滿了禾苗。
禾苗不斷拔節,但是很快因為她的神力不穩定而模糊,最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