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偷瞥了朱棣一眼道:“陛下,那些人……軍戶啊!”
朱棣也很惆悵,軍戶戶籍的存在讓從軍成為畏途,逃卒眾多。
可若是廢除軍籍,那后果難以想象。
……
“廢除了軍籍,沒人從軍怎么辦?”
朱瞻基來探病,隨便聊起了此事。方醒對此不樂觀,不然他昨天也不會郁悶的和朱高煦喝酒。
朱瞻基想起自己從金陵一路來京的路上,那一路的視察讓他觸目心驚。
“逃卒,沒人愿意從軍,若不是有軍籍捆著,大明的軍士能剩下三成就算是不錯了。”
方醒靠坐在床上,嘴里含著飴糖——這是小白偷偷給的,怕他剛喝了藥嘴里苦。
“你能認識到這一點最好不過了,可你還得去思索這里面的深層原因,否則就算是大明軍隊都配上了火槍大炮,遲早也會被異族的馬刀殺的人頭滾滾。原因你該知道,糜爛!軍隊一旦糜爛,再好的兵器也只是累贅!”
方醒說話有些虛弱,他想了想,繼續分析道:“再好的武器,軍隊一旦糜爛,你信不信敵軍馬上就會獲得相同的東西?所以必須得要廢除軍戶這個無奈之舉,采取募兵制,就算是募兵制不成,那也可以采取從軍一段時間就可歸家的辦法,否則逃卒永遠都不會停止。”
大明立朝之初就面臨著逃卒,朱元璋的辦法就是軍戶,用戶籍把那些軍士的子子孫孫都綁在大明軍隊的身上,大抵覺得這樣就無憂了。
朱瞻基搖頭道:“這很難,取消軍戶,軍費必然大增,而且軍士歸家之后如何營生?這是個大問題,解決不好,百姓同樣會想盡辦法去逃避兵役。”
這就是退伍安置的難題,此時大明還是農耕社會,若是軍士退役歸家反而不如那些一直在種田的農人,誰愿意去當兵?
方醒和朱瞻基相對一視,苦笑道:“可是覺著問題還是出在經濟上?”
朱瞻基點頭道:“若是容易尋到營生,加上從軍得到的軍餉,一家人都過的不錯,那才是長久之計。”
大明的軍戶目前分為兩種,一種平時種地,一種平時操練,實際上就是專門找一群人來養活軍隊而已。
朱瞻基有些頭痛,覺得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方醒看到他皺眉,就輕笑道:“大明征服了朝鮮和倭國,還有奴兒干都司,那么多的地盤不要人嗎?”
朱瞻基激動的拍了一下,卻不想拍在了方醒的腿上。
“哎喲!”
朱瞻基起身道:“德華兄好生養著,小弟這就進宮。”
方醒齜牙咧嘴的揉著腿道:“你激動個屁!且先去問問金忠,再去問問英國公,至于孟瑛,你最好別問,站在他的立場不好表態。”
朱瞻基點頭就跑了,在院子里還捏了一把平安的臉蛋。
平安皺著小眉頭看著朱瞻基遠去,土豆覺得弟弟被欺負了,就嚷道:“不許欺負我弟弟!”
朱瞻基的腳步一滯,然后又加快了幾分。
欺負奶娃,要是傳出去丟人可就丟大了。
方醒在屋子里聽到了土豆的喊聲,就為兒子出氣,喊道:“小心你后院起火!”
……
朱瞻基和金忠商議了一番取消軍戶制度的可能性,金忠卻很謹慎的說必須要聯合戶部才能議事。
“沒有戶部的支持,此事不可為。”
金忠沒少為這事操心,熟稔的道:“大明那么多軍士,有的可以留在衛所里一輩子,可若是取消軍戶,那最少六成到七成的軍士要歸家。那么每次招募軍士就是一筆花銷,每次遣散一批軍士同樣也是一筆花銷。”
“而且殿下,這筆開銷是長期的,甚至是每年都會有,大明可能支撐?這些都得要戶部來核算。”
若是取消了軍戶制度,那么再也沒人屯田,為軍隊提供耗費了。
大明立朝之初,朱元璋采取了軍戶屯田制度,龐大的大明軍隊甚至不需要戶部的軍費而自給自足,朱元璋很是得意。
可這種制度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力,一路糜爛著走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