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醒居然派人去工部指點了?”
黃儼覺得這是開年來最大的笑話。
“那方醒難道不想看工部的笑話?或是拿捏一把?”
這真特么的是見鬼了!
來稟告的太監低眉順眼的道:“公公,那周揚青在方家不過是呆了一刻鐘的時間就出來了,然后那個朱芳就去了工部。”
黃儼不敢相信的道:“他和宋禮……哦不,是周揚青什么時候交好了?”
別說是黃儼,連朱棣都犯嘀咕。
“那豎子何時那么好說話了?”
楊榮很無語,方醒的舉措讓他們把他排擠出武學的舉動顯得格外的狹隘。
“陛下,興和伯還是……一心為公的。”
楊榮違心的夸贊了方醒,只覺得嘴里發苦。現在他巴不得方醒把科學放棄了,那就是妥妥的在往權臣的大道上狂奔。
朱棣點點頭道:“那豎子頑劣,不過公心還是有的。”
金幼孜聞言面色輕松,公心啊!這是一把雙刃劍。
“他想閑著啊!這不好。”
朱棣沉吟道:“年前舊港那邊不是說逼迫過甚嗎?讓他去看看。免得他整日在朕的耳朵邊說些什么縱橫四海的事,朕是煩不勝煩啊!”
這話看似不爽,可楊榮等人卻聽出了類似于對待自己子侄的味道,頓時心中酸作一團。
不過方醒要走了,這可是大好事啊!
這起碼得一年多吧?弄不好兩年都回不來。
如果遇到風暴……
楊士奇想了想就問道:“陛下,如果興和伯去了,肯定是用鄭和的船隊,那……”
難道要把方醒培養成鄭和的接班人?
可他的家伙事還在啊!
喜事來的太突然,以至于幾位輔臣的腦子都有些不大靈光了。
朱棣目光一轉,說道:“他此次去用不著那么多船,瞻基也去。”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
楊士奇第一個出頭,楊榮和金幼孜猶豫了一下,也跟著說此舉不妥。
“陛下,國本不可輕動啊!”
朱棣冷哼道:“朕只讓他們在舊港等地宣慰罷了,何來的輕動?”
尼瑪!那快的話大半年就回來了!
朱棣不用去想他們心中的彎彎繞,說道:“大明的儲君不可居于深宮之中,五谷不分。更不能長于婦人之手,陰柔軟弱!出海怕什么?鄭和幾次下西洋都能平安回來。若是膽怯,那這個太孫不立也罷!”
楊士奇還想勸諫,可楊榮卻帶頭贊同了這個安排。
等午飯時,楊士奇就沖著楊榮開火了。
“殿下乃是國本,國本有變,大明就會生變,怎可遠離京城那么久?而且還是出海,若是海上有個風浪,大明以后怎么辦?”
楊士奇的秉性就是這樣,不管是什么矛盾,他起碼能秉承公心去處理。只是在方醒的身上破過例,但那是道統之爭。
道統之爭不比戰陣殺伐來的輕松,相比之下,更殘酷一些。
非我即敵!
楊榮嘆道:“陛下這是要讓殿下去見世面,懂不懂?陛下還想著太孫以后走他的老路,繼續對外征伐。”
“那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