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伯爺。”
方醒大清早趕回家中,正好遇到于謙來訪。
于謙穿著一身青衫,并未著官服,神色看著很輕松。
_
“家人接來了?”
方醒帶著他往書房去,邊走邊問道。
“接來了,一家子團聚,總算是安定下來了。”
于謙很輕松,等進了書房,方醒就毫不客氣的道:“你會試和殿試時的試卷內容我看了,愣頭青!”
“會試驚語,殿試你還驚語,沒驚到考官和陛下,倒是把自己從鄉試的第六名給驚到了殿試三甲,差點回家再讀,說說,你覺得自己可是做對了?”
解縉沒了重歸宦途的希望,所以把一腔熱情都寄托在于謙的身上,多有教導。按道理于謙應該知道那些忌諱的內容。
可在這個問題上,于謙卻堅持不肯認錯。
“在下以為既然是殿試,陛下御覽,那便要把自己的心思寫出來,如此方能無愧。”
這個家伙還是懵懂啊!
老朱哪有心思去一一看試卷?最多是抽出十多份來看看,而且大體上不會駁回考官們定下的名次。
“你的文章想要陛下御覽,那得等到你入了陛下的眼,然后陛下才會令人把你會試和殿試的試卷拿來細看。”
于謙的嘴唇顫動著,一時之間腦海中關于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有些崩塌了。
“陛下每日國事操勞,若是什么都管,那便是本末倒置,你以為如何?”
方醒覺得于謙還是有些理想主義了,把這個世界想象的太美好。
“幸好沒有給你授官,否則就你這個懵懵懂懂的性子,出去不是禍害百姓就是禍害上官,且好好的學吧。”
于謙呆坐著想了許久,最后起身,躬身道:“多謝伯爺,謹受教!”
方醒知道這位原先就是個倔的,改肯定是改不了。
“你還得去學學人情世故,多去下面和百姓打混,才知道大明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于謙看了方醒的那本‘吾國’,對他的‘大材斑斑’崇拜的五體投地,所以對方醒的呵斥沒有反感,決定回去要經常出門去走走。
等他到了前院時,解禎亮正好急匆匆的出來。
“廷益等等。”
解禎亮從胸中胡亂抓了一把,抓出幾張寶鈔,數數不對,又摸索了一陣,最后全給了于謙。
“京城居,大不易,你家人也接來了,自己還租了小院子,周轉肯定不方便,這錢你拿著,不是給你的,是借給你,等你以后為官做宰了再還吧。”
解禎亮不容他拒絕,把錢一塞就跑了,身后還跟著只半大攆山犬,一人一狗跑的飛快。
于謙拿著錢,突然笑了。
如果真是解禎亮想資助他,那么肯定不會胡亂放錢。
想想從書房到這里的距離,自己走的慢,足夠小刀抄近路把錢送到解禎亮的手中。然后解禎亮怕晚了,就把錢鈔往懷里胡亂的一塞……
連送錢都講究方式,擔心自己不接受……
“多謝禎亮兄!”
于謙拱拱手,然后大步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