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脫歡應該算到了,他是在孤注一擲?”
“對,他無路可走,自己種下的因果,不得不咽下,否則天下之大,無他容身之地。”
阿臺唏噓道:“是啊!草原就是這樣,無數人曾經風光一時,可一旦落魄,那比狗都不如,寸步難行,生不如死啊!”
“伯爺,京觀石做好了。”
方醒過去看了一眼。
還是一只眼睛,狹長的眼睛,冷冷的看著這個世界。
“好!”
方醒起身,走到馬車邊上摸著那塊斑駁的石碑,低聲道:“瓦剌已經不復存在了,剩下的人將是喪家之犬,無人收留,也沒有人敢收留。大軍馬上要去突襲瓦剌的本部,燕娘,你好好看看,看完了就去吧……”
回身,方醒吩咐道:“孫越部,還有……和寧王出一萬騎兵,馬上去掃蕩瓦剌人的本部,全數帶來。”
這是個美差,那些韃靼人都歡呼起來,然后開始爭奪名額。
阿臺從未這般幸福過,那些貴族圍住他,七嘴八舌的要求帶上自己的人。
“要快,不然等敗兵回去了,什么都撈不到。”
方醒沒有大勝后的歡喜,他隨口一句話終結了那些貴族的爭吵,然后吩咐小刀趕著馬車跟著去。
那些貴族都沉默了,這人真的是睚眥必報啊!
這等人若是掌管大明對外事務,估摸著大明的周邊國家都會顫栗。
為了跟上騎兵的速度,阿臺非常明智的貢獻了幾匹好馬,給小刀沿途更換。
騎兵一陣風走了,京觀也好了。
方醒看了一眼頂端的那個人頭,滿意的道:“手藝不錯。”
秋風蕭瑟,巨大的京觀聳立在草原上,看著就像是一座小山包。
“還想牧羊嗎?”
方醒回身問道。
阿臺笑道:“小王最想去北平,想來陛下會賜下宅子。以后閑來到處逛逛,偶爾還能進宮去見見世面,這樣的日子才是小王所想的。”
阿臺很聰明的回避了方醒的問題,那些貴族都目露喜色。
阿臺不干了,總得有個人來管著韃靼部吧。而沒有威信又不行,那么人選必然會在這群貴族中間。
方醒看了一眼眾生相,說道:“大明不會放棄草原,以后還會繼續擴展開來。韃靼部……不,以后就是大明的韃靼部,好好的放牧,以后會有商人來收購你們的牛馬羊,以后同樣會有漢人出塞,大家是一家人,一起把這片草原經營好,一起過上好日子……”
阿臺愕然,然后低聲道:“興和伯,小王再留在這里……不大恰當吧?”
方醒搖搖頭道:“你恰好是最恰當的。不信你看看那些人,臉上笑瞇瞇,心中卻不知道在轉著什么主意。和寧王,大明需要慢慢的融合這片草原,你若是做好了,那便是功德無量,子孫受益無窮。”
阿臺做事有些瞻前顧后,這樣的人選方醒覺得最適合不過了,而奏章他都寫好了,隨后會和報捷文書一起往北平送。
“興和伯……”
阿臺有些感動,他本以為自己的后半生將會在北平的某座豪宅中碌碌無為的度過,子孫也將如此,也就是富貴閑人。
方醒鼓勵道:“忠于大明的,忠于陛下的,大明不會忘記,陛下不會忘記,好好干,本伯的奏章馬上就會送往北平,相信陛下也會贊同本伯的看法。”
阿臺沉默的拱拱手,按照草原上的規矩,此時大明已經完成了征伐,他這個韃靼王自然是要莫名其妙去死了。
既然方醒這般看顧他,那么……
其實誤會在許多時候都是由單方面揣度而引發的,比如說阿臺,他就單方面揣度方醒的用意,然后覺得應當要回報這位‘盟友’,于是乎回去就告誡了自己的兒子,這個……
捷報和奏章好了,五百余騎兵護送著信使,昂首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