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萬歲!”
在領取戰利品的人群中爆發出了陣陣喊聲,這就是人心。
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才能聚攏民心。
方醒微微的笑著,此時的大明如日中天,而哈烈人即將成為大明走向中央之國的奠基石……
……
“侯爺,我軍已然擊潰了瓦剌人,斥候已經派出,下一步是否向興和堡增援,請侯爺示下。”
斥候送來了讓郭義猶豫不決的消息,他找來了金玉,唏噓道:“興和堡究竟是什么情況,現在誰都不知道,本侯想去增援,可陛下那邊卻沒有旨意下來,愁死個人啊!”
金玉算算時間道:“差不多了,陛下處置事情果斷,說不增援必然就不會變化,只是苦了興和伯,也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情況。”
郭義苦笑道:“陛下不愿意打破僵持的局面,不想大明過早介入,這個本侯深知,只是……陛下……哎!”
朱棣的性子暴烈,而且驕傲。
“侯爺,城外有信使到了!”
郭義霍然起身,振眉道:“走,去看看。”
金玉笑道:“侯爺倒是沉不住氣了啊!有負儒將之名。”
郭義笑道:“什么狗屁的儒將,沙場上還得要看刀槍!走!”
……
“捷報!興和伯一戰覆滅脫歡,瓦剌不復存在了!”
五百余軍士護送著信使沖進了宣府治所,然后突然停住,為首的吳躍喝道:“本官聚寶山衛千戶官吳躍,準備前往北平,換馬!”
五百余人,一人雙馬,這一換就是一千余匹戰馬。
換做是別處自然不可能,可這里是宣府,面對草原第一線的宣府,區區一千多匹馬,那還真不是事。
“大人,脫歡死了?”
迎來的一個百戶官忘卻了吳躍的要求,只是眼巴巴的問道。
吳躍下馬,微微頷首道:“就在三天前。”
這時對面來了一群騎兵,及近,大家都拱手叫侯爺,吳躍也拱手道:“見過侯爺,見過伯爺。”
郭義下馬,迫不及待的問道:“戰況如何?瓦剌部如何?”
吳躍昂首道:“侯爺,興和伯指揮我部,于三日前擊潰瓦剌人,脫歡當場戰死,能逃脫的不過是五千余人,這世上已經沒有了瓦剌部!”
郭義愕然,金玉追問道:“你且說說此戰的經過。”
吳躍說道:“伯爺命下官馬不停蹄,要用最快的時間把戰報送到北平,請侯爺恕罪,下官會留兩名軍士在這里。”
郭義點頭,隨即吩咐道:“快給他們換馬!”
換馬、補充食物和飲水,吳躍拱拱手,帶著大隊人馬轟隆而去。
“來,給本侯說說戰況。”
郭義心癢難耐,吳躍才走,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當時的情況。
等兩個軍士詳細說了整個戰局之后,郭義和金玉都沉默了。
“侯爺,興和伯此戰光芒萬丈啊!”
……
幾天后的中午,秋高氣爽的北平城被一陣馬蹄聲驚醒。
“大人,五百余人!”
守門的軍士趕緊把正在進出的人群驅趕到邊上,然后緊張的把拒馬擺上,同時有人去報信。
雖然小旗官篤信來的是明軍,可這事兒總是要把姿態做出來才好。
遠處人影幢幢,那些被趕到城外的百姓都紛紛往兩邊散去,然后好奇的等待著。
五百余騎沖到拒馬前,小旗官喝道:“來人可有兵部的勘合?”
吳躍沒有下馬,沉聲道:“聚寶山衛千戶官吳躍,奉命送戰報。”
身份驗證之后,小旗官讓人拉開拒馬,說道:“大人可以進去,其他人卻要在外面等著。”
吳躍點點頭,然后縱馬進去。
小旗官終究按捺不住好奇心,追問道:“大人,可是勝了嗎?”
吳躍沒有回答,沖進城門后喊道:“捷報,脫歡身死,瓦剌敗亡…